第449章 舆情乍起(2 / 2)

舆情迅速被市委宣传部网信办监测到。网信办主任第一时间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艳艳汇报,刘艳艳不敢怠慢,立刻拿着整理好的舆情简报来到了林万骁的办公室。

“林书记,您看,突然冒出来很多针对我们教育投入决策的负面帖子,明显是有组织、有策划的。”刘艳艳将简报放在桌上,语气凝重。

林万骁快速浏览着简报内容,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眼神比平时更冷冽了几分。他放下简报,问道:“源头查到了吗?”

“技术部门初步追踪,发帖IP地址很分散,而且使用了代理服务器,很隐蔽。参与炒作的水军账号特征明显,是职业网络公关公司的手法。暂时还没查到具体的幕后指使者,但……”刘艳艳顿了顿,“从攻击的指向性和时机来看,不排除是……有针对性的。”

林万骁自然明白这“针对性”指的是什么。他力排众议做出的这个优先保障教育的决策,触动了一些人的“蛋糕”,或者让某些对他不满的势力看到了可乘之机。郑国涛的残余势力?省内那些看他势头太盛、想给他使绊子的人?亦或是某些因为高架路项目暂缓而利益受损的利益集团?都有可能。

“林书记,我们是否立刻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全网清理?同时安排官方回应,澄清事实?”刘艳艳请示道。这是应对此类舆情的常规操作。

林万骁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先不急着大规模删帖。堵不如疏。你让网信办密切关注动态,收集那些典型的、煽动性强的言论。同时,通知市教育局,让他们立刻准备一份更详实、更接地气的材料,不要官样文章,就用老百姓看得懂的话,把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个钱,具体怎么花,花完了能解决什么问题,尤其是对那些孩子和家庭意味着什么,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列出来。”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熙攘的城市,继续说道:“另外,让秦秘书长联系一下省里和央媒驻西明的记者站,不是要他们为我们说话,而是欢迎他们,就这件事,进行独立的、深入的调查采访。我们可以提供一切便利,包括带他们去嘎咕村那样的地方实地去看,去听。”

刘艳艳有些不解:“林书记,这个时候让媒体介入,会不会……”

“怕什么?”林万骁转过身,目光锐利,“我们做的事,经得起阳光照射,经得起任何调查。真金不怕火炼。有些人想躲在暗处煽风点火,我们就偏要把事情摆到明处来。让事实说话,让群众评判。”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冷意:“至于那些水军和幕后黑手,让公安局网安支队介入,秘密调查。我倒要看看,是谁在兴风作浪。”

“是,我明白了!”刘艳艳领命而去,她感受到了林书记那种沉稳背后蕴含的强大自信和反击决心。

很快,西明市委宣传部的官方账号并没有急于发布长篇大论的声明,而是转发了一条由市教育局制作的、风格朴素的短视频。视频里没有领导讲话,镜头直接对准了崎岖的山路、孩子们跋涉的背影、废弃的村小旧址,以及村民们面对镜头那质朴而期盼的诉说。视频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解释了资金的具体用途和预期效果。

同时,几家接到邀请的权威媒体记者,悄然抵达西明,在市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但不干预采访),直奔几个问题最突出的偏远村寨。

网络上的喧嚣还在继续,水军依旧在卖力地带节奏。但西明方面的应对,却显得异乎寻常的冷静和自信,仿佛在说:让子弹再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