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上学难(2 / 2)

终于到了嘎咕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坡上,多是低矮的木楞房。听到市委书记来了,村民们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孩子上学的困难。

“领导,不是我们不想让孩子读书,是这路实在太难走了!”

“娃娃太小,走这么远,我们不放心啊!”

“以前村小虽然破,但娃娃好歹能认个字,现在……”

闻讯赶来的嵩阳县委书记、县长以及黑山乡的党委书记、乡长,看到林万骁阴沉的脸色,一个个噤若寒蝉,额头冒汗。

林万骁没有立刻发火,他先让村民带他去看了已经废弃的村小旧址。几间破败的土坯房,窗户都没有了,里面堆满了杂物。

“这就是你们说的,‘教学点设施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林万骁指着那几间破房子,语气冰冷地问身后的县乡干部。

乡党委书记硬着头皮解释:“林书记,撤点并校是上面的政策,也是为了集中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质量?”林万骁猛地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扫过眼前这群父母官,“让七八岁的孩子每天来回走四五个小时山路,这叫提高质量?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求学,这叫提高质量?我看你们是只看到了文件上的‘集中资源’,根本没看到老百姓的实际困难!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雷霆般的威势,在场的县乡干部个个面如土色,低着头不敢吭声。

“整合资源没错,但前提是要保证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安全上学’!”林万骁语气沉痛,“你们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觉得撤掉一个教学点,数字上好看了,效率‘提高’了。可你们下来看过吗?听过这些孩子和家长的呼声吗?教育公平不是一句空话!对于这些偏远山区的孩子来说,能就近、安全地上学,就是最大的公平!”

他当场做出指示:

“第一,由市教育局牵头,嵩阳县具体负责,一周之内,必须在嘎咕村或附近选址,恢复一个低年级教学点,至少满足一到三年级孩子就近入学需求。师资、设备由市、县两级统筹解决,限期到位!”

“第二,由市交通局、嵩阳县负责,立即启动对这条上学道路的勘察和简易改造,确保路面基本平整,排除明显安全隐患。同时,研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协调车辆接送学生的可行性方案。”

“第三,对全市范围内因撤点并校导致低龄儿童上学困难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排,发现一处,解决一处,绝不允许再出现嘎咕村这样的情况!”

他看向嵩阳县委书记,语气不容置疑:“我要看到具体的方案和时间表。一周后,我会派人来检查落实情况。如果解决不了,你这个县委书记,就亲自来给嘎咕村的孩子们当护送员!”

现场一片寂静,只有山风呼啸的声音。县乡干部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真正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离开嘎咕村时,村民们自发地聚集在村口,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说着“谢谢领导”。那几个放学归来的孩子,也站在人群里,怯生生地看着他们。

林万骁看着孩子们那双充满期盼又带着疲惫的眼睛,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解决一个嘎咕村的问题还远远不够,在西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还有多少类似的角落,需要他和他的同事们,真正沉下去,用脚步去丈量,用心去倾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