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眼看要闹上法庭的纠纷,在老吴春风化雨般的调解下,不到半小时就达成了初步和解意向。双方在调解记录上签了字,虽然谈不上冰释前嫌,但至少不再是剑拔弩张。
林万骁全程静观,心中波澜起伏。他没有插一句话,但眼前这鲜活的一幕,比之前在“淘夕夕”听到的所有汇报都更具冲击力。这才是版权保护在基层最真实的样子,充满了烟火气,也充满了基层工作者的智慧与温度。
事后,老吴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林万骁说:“林局长,让您见笑了。我们这儿没什么高深理论,就是磨嘴皮子,讲情理,也讲法理。大部分小老板不是故意侵权,是真不懂,或者法律意识淡薄。一上来就重罚,不合适。先把道理讲通,把姿态做出来,再谈补偿,往往效果更好。就是……有时候平台那边流程太死板,我们调解好了,他们那边处理慢,或者标准不统一,也挺麻烦的。”他最后一句,似是无意,却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一环。
“你们做得非常好!”林万骁由衷赞叹,他转身对随行的赵立诚、陈志刚等人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修法必须要考虑的现实!法律不能只悬在空中,必须能落地,能解决这些实实在在的纠纷。这种‘版权+调解’的模式,成本低,效率高,社会效果好,它提醒我们,修法不仅要约束巨头,更要为基层治理赋能,为小微主体提供便捷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下午,调研最后一站是“深港市原创设计师协会”。在一个由旧厂房改造的Loft空间里,聚集了数十位独立设计师、插画师、手工艺人。他们年轻,充满创意,也饱受侵权之苦。
协会会长,一位两鬓微霜、目光矍铄的老设计师,握着林万骁的手,语气激动:“林局长,感谢您能来!我们这些搞创作的,不怕竞争,就怕不公平!我们的作品,刚在社交媒体上有点水花,‘淘夕夕’、‘拼多多’上立马就有仿款,价格低到我们连成本都收不回!投诉?平台流程像迷宫,耗上几个月是常事,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是啊,林局长!”一个年轻的插画师拿出手机,翻出截图,“您看,这是我的原创形象‘糯米团子’,这是平台上卖的盗版,连颜色都没改!我投诉了三次,平台每次都说‘需要核实’,然后就没下文了!我们个体的力量,太渺小了!”
“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是公平的规则和有效的执行!”另一位做独立服装设计的女孩大声说,“平台不能只管收佣金,不管维护秩序!能不能让他们负起责任来?能不能让我们的维权更容易一些?”
这些声音,带着创作的激情,也带着被侵权的无奈和愤怒,与之前在“淘夕夕”总部听到的冷静、理性的“官方回应”形成了尖锐的对比。林万骁认真地听着,记录着,不时询问细节。他看到的不再是抽象的数据和案例,而是一个个被僵化规则和强势平台所困的、鲜活的创造力个体。他们,才是文化产业繁荣最宝贵的基石。
结束所有调研,返回京城的前一晚,林万骁在酒店房间里,将几天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系统地进行梳理。
“淘夕夕”的“软抵抗”展现了资本对规则的漠视与规避,其背后的逻辑是利益最大化,而非社会责任。而基层调解组织的努力和小微权利人的呼声,则揭示了现有法律框架在落地执行层面的无力与滞后。
他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上写下几个关键词,作为未来修法的核心方向:
1.强化平台主体责任:不能仅限于“通知-删除”,必须明确其主动过滤、审核的义务边界和问责机制。
2.构建数据共享框架:打破平台数据垄断,为协同治理提供基础,但需明确范围、标准和安全性。
3.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赋予监管部门更有效的调查和处罚手段,提升违法成本。
4.完善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大力推广和支持基层调解,降低维权成本,分流司法压力。
5.倾斜保护小微主体:在举证责任、赔偿标准、维权支持上,向个体创作者和小微企业倾斜。
这次深港之行,他不仅看到了病症,更触摸到了病灶的根源。修改《着作权法》,不再仅仅是条文上的增删修补,更是一场关乎利益重新调整、权力责任再平衡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