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系统升级(1 / 2)

除了启明星外,另一条战线,舆情监测系统升级项目,进入了最为关键的攻坚阶段。这个被林万骁寄予厚望,旨在打造“智慧伙伴”而非“冰冷机器”的系统,其核心在于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跨部门、跨领域信息的深度融合与智能分析。然而,正是这“融合”二字,成了横亘在项目组面前最大的拦路虎。

项目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技术团队负责人,那位曾对算法充满激情的徐工,此刻正抓着自己本就稀疏的头发,对着投影屏上一张复杂的系统架构图唉声叹气。屏幕上,代表数据流入的箭头在几个关键节点被标上了刺眼的红色叉号。

“林局,还是卡在老地方。”徐工的声音带着通宵未眠的沙哑,“公安部那边,关于特定网络行为标识数据的共享权限,他们的安全专家咬死不放,认为我们的系统防护等级不够,存在泄露风险。工信部那边,对我们提出的数据接口统一标准有异议,坚持要用他们内部正在推行的那套,可那套标准兼容性差,会极大影响我们整合其他部门数据的效率……”

他摊开手,一脸无奈:“这两家都是强势部委,道理讲了一箩筐,技术方案修改了七八版,可就是……推不动。”

与会的人员都沉默着。谁都明白,在部委之间,有时候技术问题本质上是权限和地盘问题。没有更高层面的协调或者让对方信服的筹码,仅靠项目组去沟通,难度极大。

林万骁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沉静地扫过屏幕上那几个红色叉号。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舆情工作要想真正具备前瞻性和穿透力,就不可能绕开公安的网络行为数据和工信的通信基础数据。这不只是技术升级,更是对传统工作模式和部门壁垒的挑战。

“对方具体负责的,是什么层级?”林万骁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焦躁。

“公安部那边是网安局的一位王副局长,工信部是信管局的一位李巡视员。都是具体管事的实权人物。”徐工连忙回答。

“好。把我们会前准备的最新技术防护方案、数据脱敏流程,以及采用我们这套标准能给后续协同作战带来的效率提升对比分析,再整理一遍,要更直观,更聚焦对方的核心关切。”林万骁指令清晰,“另外,替我约一下这两位领导,就说……舆情信息局林万骁,关于跨部门数据协同支撑国家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事情,想当面请教。时间地点,尊重他们的安排。”

他不说“协调”,不说“要求”,而是用“请教”和“支撑国家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样更高维度的表述,既给了对方面子,也抬高了沟通的格局。

两天后,在林万骁的办公室,他首先见到了公安部的王副局长。王局面容严肃,眼神锐利,带着公安系统特有的警惕性。寒暄过后,他直接切入主题:“林局长,不是我们不支持工作。你们那个系统,涉及的数据太敏感。现在的网络攻击防不胜防,一旦出问题,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他指了指徐工准备的厚厚一沓防护方案,“这些纸面东西,我们见得多了。”

林万骁没有争辩,而是将一份材料推到王局面前:“王局,您的顾虑我非常理解,安全是第一生命线。这是我们系统通过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测评的证书,以及我们聘请的国内顶尖白帽子团队进行的渗透测试报告,所有高危漏洞均已修复。更重要的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凝重,“您看这份内参摘要。”

王局目光扫过那份标注着“内部·机密”的文件摘要,内容是近期几起利用网络谣言和意识形态渗透干扰社会稳定的案例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