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党校授课(2 / 2)

最后,他回到了基层治理的核心。

“所有的规划、所有的政策,最终都要落到人身上。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更幸福。”他展示了龙湖教育改革后中考成绩提升的数据,以及随之带来的人才吸引效应;提到了乡村振兴试点中农民增收的笑脸。“这就是第四个关键词,人本。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但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人,是民心。只有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

他结合自己在青桥、在龙湖处理具体事务的例子,生动地讲解了如何平衡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魄力与耐心。他的讲述没有空话套话,全是鲜活的实践和深刻的反思。

两个多小时的课程,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当林万骁宣布下课时,教室里先是片刻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发自内心的认可。

学员们围拢过来,纷纷提问。

一位来自山区县的县长问:“林书记,您提到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作用,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农民往往观望,如何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一位来自发达区县的常务副县长则对跨区域合作更感兴趣:“协调不同行政主体的利益,您认为最关键的是什么?”

林万骁耐心解答,分享经验,也坦诚困难,气氛热烈而融洽。

课后,班主任陪同林万骁离开时,低声对他说:“林书记,反响非常好!很多学员都说,您的课接地气,有深度,有启发,不像有些理论课那么枯燥。”

在党校安排的休息室,林万骁意外地遇到了前来党校开会、顺道过来看看的省委组织部长欧锦年。

“万骁同志,刚下课?”欧锦年笑着和他握手,“听说你今天的课讲得很成功啊。”

“欧部长,您过奖了,我只是汇报了一下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林万骁恭敬地回答。

欧锦年点点头,目光中带着赞赏:“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好。尤其是你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思考,很有价值。沉舟书记也一直强调,我们的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这种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好好干!”

欧锦年的话,让林万骁心中更加笃定。这次党校授课,不仅是一次知识和经验的分享,更是一次个人能力和政治形象的集中展示。他知道,自己在龙湖的实践和思考,已经得到了更高层面的关注和认可。

离开党校时,夕阳的余晖给校园镀上了一层金色。林万骁坐进车里,回望那庄重的教学楼。这里不仅是学习理论的地方,更是思想碰撞、展示风采的重要舞台。今天这一课,他讲的是龙湖,展现的,却是自己面向未来的格局与潜力。前方的路,似乎更加清晰,也更加宽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