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一场特殊的汇报会在龙湖区委会议室举行。一方是面带审视的省核查组成员,另一方是以林万骁为首的龙湖区相关负责同志。
没有过多的寒暄,林万骁直接切入主题。他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ppt,从容不迫地向核查组阐述了龙湖推行“标准地”改革的背景、动因、核心要义和具体操作流程。
“各位领导,‘标准地’改革,本质上是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林万骁语气诚恳,“它将原本分散在土地出让后、由企业自行办理的各项评估评价,前置由政府统一完成,变‘企业单个跑’为‘政府统一办’,变‘事后监管’为‘事前定标、事中承诺、事后监管’。这看起来增加了政府前期的工作量和投入,但换来的是企业落地效率的大幅提升和营商环境的显着优化。”
他展示了改革前后土地出让周期的对比数据:平均出让周期从原来的6-8个月,缩短至3个月以内。
他列举了引入的几家高科技企业案例,说明正是“标准地”的明确标准和高效流程,增强了企业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他重点解释了地价形成机制:“‘标准地’的出让底价,是依据法定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综合考虑产业政策、市场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的,最终成交价通过公开、公平的招拍挂市场竞争形成,不存在所谓的‘人为压低’。事实上,由于配套更加完善、标准更加明确,我们这几宗‘标准地’的成交均价,比周边同类‘毛地’还略有上浮。”
随后,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详细汇报了具体操作流程和监管措施;区纪委书记则汇报了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廉政风险防控情况,展示了清晰的权力运行图和监督闭环。
整个汇报过程,资料翔实,逻辑严密,数据支撑有力。林万骁和龙湖区干部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对改革的深刻理解,让核查组几位成员脸上的审视神情渐渐缓和,取而代之的是认真的倾听和偶尔的提问。
汇报结束后,核查组组长,那位省自然资源厅的副厅长曹德福,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万骁同志,龙湖区的汇报很详细,也让我们对‘标准地’改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项改革的方向,符合中央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精神。你们在探索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也为我们省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他的话,虽然没有直接下定论,但语气中的肯定意味已经十分明显。紧张的对抗气氛,在坦诚的交流和扎实的汇报中,悄然化解。
送走核查组,章峰柏长舒一口气,由衷道:“书记,您这一手以退为进,主动亮家底,真是高明!我看核查组的态度已经松动了。”
林万骁脸上并无多少喜色,只是淡淡道:“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行得正,坐得直,就不怕别人查。不过,这事还没完,核查组还要深入核实。告诉大家,继续配合好,同时,该干的工作,一刻也不能停。”
他从容应对,稳稳地挡住了射来的暗箭。当然,他心中清楚,这场风波背后站着的是省长曹云川和其背后的赵晋岳势力。一次核查的顺利过关,并不意味着威胁的解除,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酝酿之中。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继续夯实龙湖发展的根基,以应对未来更加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