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分化瓦解(1 / 2)

公开接待会结束后,联名信成了笑话,网络谣言烟消云散,赵东来困坐愁城,已是孤家寡人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林万骁清楚,打蛇不死,反受其害。赵东来在龙湖经营近十年,树大根深,盘根错节,即便如今墙倒众人推,但推墙的人里,难保没有几个心存观望,甚至准备随时反水的。

常委会里的微妙平衡,必须被打破。赵东来的阵营,需要从内部瓦解。

林万骁的“分化瓦解”,讲究的是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他像一位老练的中医,对着龙湖区委常委班子这个“病人”,开始望闻问切,区别用药。第一个被“请”到书记办公室“谈心”的,是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过房。

陈过房五十出头,个子不高,戴着黑框眼镜,平时在常委会上发言不多,但每次人事调整方案都做得四平八稳,是个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以前紧跟赵东来,是因为赵能给他实惠,稳住他的位置。如今风向大变,他就像站在跷跷板中间,两头张望。

“过房同志,坐。”林万骁亲自给他泡了杯茶,语气随和,“找你来,是想听听你对当前全区干部队伍思想动态的看法。最近风波不少,干部们心里难免有些想法。”

陈过房双手接过茶杯,屁股只坐了半边沙发,姿态放得很低:“书记,总体是稳定的。大家对区委,特别是您锐意改革的举措,是支持和拥护的。个别杂音,不代表主流。”

林万骁笑了笑,不接这顶高帽,话锋一转:“干部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组织部门责任重大啊。尤其是在选人用人上,一定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把真正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最近数据核查,也反映出过去在干部考核评价上,可能过于偏重经济指标,忽略了其他方面,这个教训要吸取。”

陈过房心里一凛,知道正题来了。他谨慎地回应:“书记指示得非常及时。我们组织部正在研究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政治素质、作风建设、群众口碑等方面的权重。”

“很好。”林万骁点点头,看似无意地提起,“我听说,之前几次动议调整的干部,有些争议比较大?比如那个王姓副局长,群众反映不少,但每次调整方案都顺利通过了?过房同志,你们组织部在前期酝酿和考察环节,还是要再把关严格一些,不能当‘二传手’啊。”

陈过房额头瞬间见汗。那个王副局长是赵东来的铁杆,提拔他时确实阻力很大,是自己看在赵东来的面子上,在考察材料上做了“技术处理”。林万骁此刻点出,警告意味十足。

“是,书记批评得对!我们一定深刻反思,完善流程,坚决杜绝类似情况!”陈过房赶紧表态。

林万骁见火候差不多了,语气缓和下来:“过房同志,你的业务能力我是认可的。龙湖未来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组织部门是关键。希望你能真正扛起责任,把好选人用人这个最重要的关口。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向我汇报。”

“一定一定!请书记放心,我陈过房一定恪尽职守,坚决贯彻区委的意图!”陈过房几乎是赌咒发誓般地站了起来。他知道,这是林万骁给他递出的橄榄枝,也是最后通牒。再不“站队”,下一个被“完善考核”的,恐怕就是他自己了。

送走心神激荡的陈过房,林万骁第二个约谈的是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海龙。

李海龙是军转干部出身,性格耿直,带点匪气,在公检法系统威望很高。他之前和赵东来更多是工作配合,私交不深,对赵某些做法也颇有微词,但碍于区长面子,一直保持表面和气。

林万骁和李海龙的谈话就直接多了。

“海龙书记,最近维护稳定压力不小,辛苦了。”林万骁递过去一支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