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澜那篇《龙湖“挤水”记》像颗深水炸弹,在平静的北江官场炸出冲天水柱。省报头版的威力非同小可,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的电话直接打到了市委书记郝立德办公桌上。
龙湖区,这个以往只在经济报表上闪光的名字,一夜之间被贴上了“改革先锋”、“刮骨疗毒”的标签。
林万骁预料到会有反应,但没料到反应来得这么快,这么直接。
周五下午,区委办接到市府办紧急通知:市长许卫东下周一上午到龙湖调研,重点了解经济运行、重大项目推进及营商环境优化情况。通知措辞严谨,但“经济运行”四个字被刻意放在首位,用意不言自明。
李明坊拿着通知走进书记办公室,眉头微蹙:“书记,来者不善。许市长和赵区长的关系……圈内人都知道。这个时候下来,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林万骁正在批阅数据核查工作组的最新报告,头也没抬:“怕什么?酒也好,水也罢,他来了,我们总得管够。准备一下,按最高规格接待,汇报材料要实打实,尤其是彩虹桥复工进度和新增市场主体数据。”
“那……数据核查的情况?”
“照实汇报。”林万骁放下笔,眼神锐利,“不过,只谈我们已经核实的部分,正在调查的,一个字不提。”
周末,龙湖区委大院灯火通明。林万骁亲自把关汇报材料,叶莉莉负责打磨讲解稿和展板,钱友良协调接待流程和考察点位。每个人都嗅到了山雨欲来的气息。
周一早上八点五十,三辆黑色奥迪驶入龙湖区委大院。市长许卫东率先下车,他五十多岁年纪,身材微胖,梳着严谨的三七分头,面色红润,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跟在他身后的是市政府秘书长、发改委主任、财政局局长等一众实权人物。
林万骁带领全体在家的区委常委,早已在楼前迎候。双方握手寒暄,表面一团和气。
“万骁同志,你们龙湖最近风头很劲啊!”许卫东握着林万骁的手,用力晃了晃,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笑容,“省领导都点名了,压力不小吧?”
“许市长,都是工作分内的事,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林万骁回答得不卑不亢,侧身引路,“会议室已经准备好了,请您和各位领导先听取我们的简要汇报。”
会议室里,椭圆桌正中摆放着鲜红的国旗党旗。座次严格按照排名,许卫东居中,林万骁和赵东来分坐左右。赵东来今天特意提前出院,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精神似乎振奋了不少,看向许卫东的眼神带着不易察觉的期待。
汇报开始。林万骁主汇报,他抛开讲稿,直接用ppt展示。他没有回避数据下滑的问题,开门见山展示了挤压水分后的各项经济指标对比图。
“各位领导,这是今年以来,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对全区主要经济数据进行核查校正后的结果。”林万骁激光笔点在屏幕上,“大家可以明显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传统指标增速确有回落,但我们更看重的是质量提升。例如,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提升了8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净增数量同比上升15%,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积极变化。”
许卫东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不置可否。
轮到赵东来补充汇报时,他清了清嗓子,语气带着几分“痛心”:“许市长,各位领导,作为区长,我要做自我批评。过去为了追求排名,可能在某些数据的统计上报上存在把关不严、标准不一的问题,给市委市政府造成了误判,我有责任。林书记来了之后,狠抓数据真实性问题,我认为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我们一定坚决整改!”他这话看似认错,实则把“数据造假”轻描淡写为“把关不严”,还把林万骁顶在了查处此事的最前面。
会议室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许卫东。
许卫东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慢条斯理地开口:“数据真实,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龙湖区委主动挤水分、拆泡沫,勇气可嘉,态度值得肯定。”他先定了调子,话锋随即一转,“但是,我们也要把握好度。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龙湖是全市的经济发动机之一,发动机突然降速,会不会影响全市的经济大盘?会不会影响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这些问题,你们要统筹考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