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的土地刚清理出些许眉目,另一个更令人头痛的问题,历史债务,摆在了林万骁和新班子的面前。
财务科长刘霞抱来的账本,摞起来有半人高。她推了推眼镜,面色凝重得像能拧出水:“林书记,各位主任,这是开发区截至目前的所有债务明细。直接债务三点二亿,主要为银行贷款和工程欠款。另外还有之前为几家企业提供的担保一点五亿,这些企业现在半死不活,代偿风险极高。去年我们的税收加财政拨款总共两千万,而光利息支出,每年就要将近两千万。”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副主任张宏志倒吸一口凉气,他刚从县府办过来,知道县里财政也紧,但没想到开发区窟窿这么大。副主任马建国和吉同祥更是面面相觑,他们以前只管自己一摊,对这巨额债务缺乏直观概念。纪工委书记陈亮则眉头紧锁,思考着如此巨大的债务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问题。
“也就是说,”林万骁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异常平静,“我们不吃不喝,把所有家当都填进去,刚好够还利息,本金一分动不了,还得祈祷担保的那些爷别爆雷?”
刘霞沉重地点点头:“是的,书记。而且很多贷款马上到期,工程队那边也催得急,年前还堵过大门。”
悲观情绪开始蔓延。这简直是个无底洞。
林万骁却笑了,只是笑容里没什么温度:“都这副表情干什么?债又不是今天才欠下的。既然历史交给了我们这副烂摊子,躲是躲不掉的,那就把它解开!”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债务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无非两条腿走路:第一条,跟债主谈!第二条,自己搞钱!”
“刘霞,张主任,”他看向刘霞和张宏志,“你俩牵头,成立一个债务重组谈判小组。第一站,银行!”
与银行的谈判,是一场硬仗。几家主要债权银行的支行行长,起初根本没把年轻的开发区书记放在眼里。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对方打着官腔,诉说着自身的难处和规章制度的严格。
“林书记,不是我们不支持。贷款合同白纸黑字,到期还本付息,天经地义。展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强有力的增信措施。减免?呵呵,这恐怕…”工农中建四大行之一的支行行长慢悠悠地喝着茶,态度倨傲。
林万骁也不着急,等对方说完,他才开口,语气从容不迫:“王行长,您说的都对。合同要遵守,制度要严格。但您有没有算过另一笔账?”
他让刘霞分发了一份提前准备好的材料:“这是开发区最新的产业发展报告、新增企业名单、未来三年的税收预测以及我们处置闲置土地的计划。您看,趋势是向上的,活力是增加的。如果我们被眼前的债务压垮,破产清算,贵行能收回多少?三成?四成?恐怕悬吧?”
他顿了顿,观察着对方细微的表情变化,继续道:“但如果给我们时间,让我们轻装上阵,发展起来。未来的税收、未来的存款、未来那么多优质企业的信贷业务…王行长,您是想要一颗枯萎的树上仅剩的几个酸果子,还是想要一整片未来的果林?”
他话锋一转,略带一丝施压:“而且,据我所知,今年总行对不良贷款率的考核极其严格。如果开发区这几笔贷款真的划入不良,对您支行的业绩和评级…恐怕影响不小吧?”
那位王行长的脸色微变,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其他几位行长也交头接耳起来。林万骁的话,戳中了他们的痛点,既要眼前合规,更要长远利益和自身业绩。
“当然,”林万骁语气缓和下来,“我们也不是空口白牙要求展期减免。我们愿意拿出部分非核心资产作为抵押,并且承诺,开发区未来的财政账户和主要企业的结算业务,优先放在支持我们度过难关的银行。”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软硬兼施,利弊分析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