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一家做精密金属加工的小厂也签了约。老板很实在:“俺们就是给知句那边加工服务器机箱和散热片的。他们搬过来了,俺们跟着过来,省运费,沟通也方便。再说,开发区这边办事痛快的名声传开了,俺喜欢!”
更让林万骁惊喜的是,一些与知句科技并无直接业务关联,但同属高科技领域的初创公司,也开始关注青川。
一家研发物联网传感器的团队找上门,创始人很直接:“林书记,我们没钱,但技术绝对硬核。我们看中的是这里对技术的尊重和未来的产业集群潜力。您能不能像支持知句一样,也给我们找个‘青禾’?”
林万骁闻言笑了,亲自给他倒了杯茶:“找‘青禾’需要缘分和实力。但开发区可以先用标准化的创业套餐支持你们,免一年租金的孵化器工位、接入开发区的技术测试平台、帮你们对接潜在的客户和投资机构。怎么样,敢不敢来搏一把?”
年轻人眼睛一亮:“敢!”
雁阵效应开始显现。以知句科技这只“头雁”为核心,越来越多的“大雁”开始向青川聚集。虽然大多还是中小型科技企业,但方向高度聚焦:智能硬件、软件算法、新材料、新能源…一个围绕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的产业集群雏形,正在荒芜的开发区土地上悄然孕育。
班子内部的气氛也悄然变化。
常务副主任张宏志看着税收报表上虽然基数仍小但增速可喜的数字,对着林万骁感慨:“书记,我以前在县府办,总觉得招商难,难于上青天。到了您这儿,怎么感觉…这企业跟雨后春笋似的,自个儿往外冒?”他原本是丁县长派来“稳”局面的,现在倒真心实意地佩服起来。
副主任马建国(现分管安全生产等)心情复杂。他既高兴于开发区的红火,又暗叹自己押错了宝,当初若能更坚定地支持林书记…他如今工作格外卖力,似乎想弥补什么。
副主任吉同祥(分管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等)则乐得合不拢嘴。企业多了,人气旺了,他张罗着在园区里开便利店、快餐店、健身房,甚至开始规划幼儿园,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却干劲十足。
纪工委书记陈亮则保持着冷静。他在一次班子会上提醒:“书记,势头很好。但企业来得快,我们的服务和管理必须跟上,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尤其是安全生产、环保、用工规范,得提前介入,加强监督,别等出了事再补救。”
林万骁深以为然:“陈书记提醒得非常及时。热度要有,秩序更不能乱。吉主任,企业服务中心要扩容增效,推行‘企业管家’制度,一对一服务。马主任,安全环保检查要常态化、专业化,标准不能降。我们要的是健康、可持续的热闹,不是虚假繁荣。”
会后,林万骁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园区里穿梭的人流和车辆,嘴角忍不住上扬。
夏宁宁打来视频电话,画面里的她笑靥如花:“行啊林书记,搞得风生水起!我爸今天看新闻都提到你们开发区了,说你这‘头雁’当得不错。”
林万骁难得地开了个玩笑:“主要是‘头雁’夫人旺夫。”
夏宁宁俏脸一红:“呸,谁是你夫人!…不过,说真的,为你高兴。”
两人甜言蜜语一番,结束了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