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电力配套(2 / 2)

他让陆蔓动用了一些“私人关系”,摸清了省电网公司某位实权副总工程师的家庭住址和其夫人喜欢某家老字号糕点铺的榴莲酥。

林万骁买了两盒最新鲜的,以青桥镇土特产的名义“顺道”拜访,绝口不提项目,只聊电网技术的前沿发展和青桥抽水蓄能电站的未来前景,句句挠在这位技术出身的副总工的痒处。

他甚至“偶遇”了省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一位关键科室的科长,在一个非正式的羽毛球馆,林万骁“恰好”球技不错,又“恰好”在赛后休息时,聊起了德宁项目一旦投产对全省新能源产业的拉动效应,以及其对电网负荷提出的新挑战。

陆蔓则像一道无声的影子,穿梭在省电网大楼内外。她总能“恰到好处”地了解到审批流程卡在了哪个环节,负责初审的是谁,有什么顾虑;又能“不经意”地让某些人知道,青桥镇这个项目,是省委某大佬亲自盯着的大事,耽误不起。

软硬兼施,明暗结合。信息的碎片被一点点拼凑起来,关系的节点被一个个打通。

半个月后,转机终于出现。省电网公司召开了一次内部项目评审会,原本未被列入年度计划的“青桥二百二十千伏输变电工程”,被一位副总工程师以“服务地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保障新能源产业链稳定”为由,临时提上了议程讨论。

会议争论激烈。反对者认为这是特事特办,破坏了规划严肃性。支持者则强调其示范效应和紧迫性。

关键时刻,一份关于青桥镇抽水蓄能电站枢纽最新规划进展的、盖着省发改委鲜章的文件副本,“恰好”出现在了会议桌上。文件明确了该电站作为区域性电网调节枢纽的重要地位。

这意味着,现在投资建设青桥变电站,未来将与抽水蓄能电站形成高效协同,极大优化区域电网结构,并非仅仅是满足一个企业的需求。

天平瞬间倾斜。

三天后,省电网公司下达批复文件:原则同意青桥二百二十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立项,纳入绿色通道加快办理,优先保障资金和设备供应!

消息传回青桥,全镇震动。

不仅仅是因为拿到了批文,更是因为批文里额外附加的一条:考虑到青桥镇未来高端制造业的聚集需求,原则同意该变电站按双回路电源设计建设,确保供电可靠性。

双回路!全县第一个!这意味着青桥工业园的硬件保障,一下子跃升到了省级开发区的水平!

林万骁和陆蔓从省城返回时,已是深夜。车灯划破镇上的黑暗。

两人都疲惫不堪,但眼神亮得惊人。

“这次,多亏了你。”林万骁看着窗外熟悉的街景,轻声说道。没有陆蔓那些隐藏在幕后的信息战和威慑力,过程绝不会如此顺利。

陆蔓侧头看他,窗外流光掠过她清冷的脸颊:“份内之事。”她停顿了一下,声音低了几分,“能帮到你就好。”

车内的气氛有些微妙的凝滞。共同历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后,某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和张力在狭窄的空间里滋生。

林万骁转移了话题,也像是一种承诺:“变电站只是开始。下一步,路网、管网、通讯……都要按照最高标准来。青桥,不能再只是一个乡镇的格局。”

“嗯。”陆蔓轻轻应了一声,目光重新投向窗外,嘴角似乎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

吉普车驶入镇政府大院,办公楼里,还有好几盏灯为他们亮着。

电力的引擎已经轰鸣,青桥这艘大船,获得了最强劲的动力源,正向着更深更远的海域,破浪前行。

船上的人,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在这惊涛骇浪中,缠绕得越发紧密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