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的时候,方墨用何昭颜的手机给彩夏发去消息,旁敲侧击地打探为什么这门课是叶榕来上的,她记得之前看课表的时候,上面写的授课老师明明是一位名叫张隽的经院教授。
不多时,方墨便从彩夏那里,搞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经济学原理的授课老师确实应该是张隽教授,但张教授是全国知名经济学学者、还是中央挂了号的专家,平常各种采访、座谈很多,同时还兼任着经济学院的院长,事务非常繁忙。
叶榕硕士阶段也是在震大读的,当时的导师就是张隽教授,那时他就开始替张教授给本科生们上经原这门课。
如今叶榕虽然已经在读博,而且博士生阶段拜入了其他导师门下,但由于叶榕经原这门课讲得实在太好,在学生群体中呼声很高,所以这门课一直以来都是挂张隽教授的名字,实际由叶榕来代。
这也是为什么何昭颜明明学的是服设专业,却要选经济学原理这门课,小恋爱脑根本就是冲着叶榕选的这门课。
去年学期末选今年的课程时,何昭颜还没有第二次跟叶榕表白,等被叶榕拒绝伤透了心之后,选课系统已经关闭,想退课也晚了。
待方墨解开心头疑惑,点名差不多也已结束,比她预想得要快。回头扫视一眼坐得满满当当的偌大阶梯教室,方墨沉思片刻很快想通了其中缘由,想必这么多人里不少应该是没有选到课来蹭课旁听的。
助教点名完毕,讲台上叶榕拿起放在桌上的矿泉水喝了一口,然后便开始了今天的授课。
在方墨的认知中,上课就是大家规规矩矩、板板正正地坐好,老师将课本里的知识掰碎了灌输给学生,让孩子们理解并牢牢记住,同时辅以大量的课上习题,做完题老师讲解解题思路。
但大学的课程却是完全不同的画风,譬如经济学原理这门公共课,没有课本、也没有下发讲义,叶榕只是在大屏幕上投屏了自己准备的演示文档,便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是天差地别,叶榕并不上来就抛出知识点或定论,而是通过现象和案例,引导大家去进行思考。整个过程就像是他一个人在与一大群学生,在进行一场开放式的讨论。叶榕在这个过程中,更像是话题讨论的主持人,他倚靠在讲台上、神态轻松得就像是在开一场茶话会。
方墨原本的想法是先熬过第一节课、然后趁课间休息跑路,但本着来都来了不妨听听叶榕怎么白话的原则,她还是认认真真地听叶榕白话。
本以为整堂课都会是一场折磨,自己应该很难理解叶榕所讲的东西,但叫方墨意外的是,叶榕讲的东西她居然差不多听懂了七八成,这让方墨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于方墨而言,叶榕所说都是很高深的概念和名词,哪怕曾经有所耳闻,一直以来也都一知半解,哪怕曾经产生过好奇,也因为忙于生存而无暇探求。
但经过今天叶榕通俗化而又形象的解释、一轮又一轮的讨论、接连不断的思维引导,方墨对这些此前感觉深奥难懂的东西,有了不少新的认知。
在抛出一个思考题之后,叶榕温和地笑着对众人说了刷新了方墨对大学的认知。
“……震大培养学生的终极目的,不是批量生产标准答案的记忆者,而是培育能在未知领域持续自我进化的探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