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华闻言,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神色。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望向村口那棵老槐树,思绪飘回了初到刘家村的日子。
那时他仅带着十二名战士进驻这个只有两三百人的小村庄。
谁能想到短短时间内,这里竟发展成了近千人的大村落?
这一切都源于特战团(当时还是独立营)的一场场胜仗。
每次战斗归来,他们都会将缴获的物资分发给困难的乡亲。
需要村民帮忙时,也坚持公平交易。
渐渐地,刘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八路村
不仅附近的百姓争相投奔,就连逃难的外乡人也慕名而来。
如今要离开这个亲手建立起来的根据地,李明华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望着村中已经没多少升起的袅袅炊烟,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但理智告诉他,以八路军目前的实力。
特战团还不足以正面抗击日军的大规模扫荡。
这个决定虽然痛苦,却是当下最明智的选择。
总有一天,李明华在心中暗暗发誓。
等特战团更加强大时,我们一定会打回来!
而眼下只能让乡亲们先转移到山区暂避锋芒。
待鬼子扫荡结束后再返回家园。
也因为李明华对刘家村百姓的安危始终牵挂于心。
之前特意安排了两名因伤致残的特战团老兵留下来加入民兵队。
这些伤残战士虽然腿脚不便,难以跟随大部队长途行军。
但丰富的作战经验足以让他们带领民兵保卫家乡。
再有那些精良装备,民兵队就算遇到小股日军扫荡,乡亲们也能抵挡一阵子。
再说有了武器,在山中也可以打猎。
假以时日,这支民兵队说不定还能发展壮大。
另外特战团也给了不少物资给老乡亲们,反正转移也带不了太多!
总之,李明华与刘家村百姓之间的情谊,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军民关系。
他环顾四周,只见家家户户都有人站在门口。
老百姓们默默注视着整装待发的队伍。
那些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不舍与牵挂。
乡亲们!李明华深吸一口气,高声喊道。
鬼子就要来了,你们快些进山吧!我们...我们也要出发了
他的声音在说到最后时微微发颤。
乡亲们听了李明华的话,却都站在原地没动。
一位大叔憨憨地开口道:李团长,村里大部分人都已经转移了。
俺们这些人是特意留下来送你们的
你们啥时候能回来啊?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红着眼圈问道。
路上一定要当心啊......几个大娘抹着眼泪念叨着。
这时,刚才那个憨大叔又说道。
李团长,咱们刘家村现在建设得这么好,还有你们留下的军营和房子。
要是让小鬼子看见了,肯定一把火都给烧光喽!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
所以俺们商量好了,留一部分人把房子和军营都拆了,把好木料、砖瓦都藏起来。
等鬼子来了,看见村里破破烂烂的,说不定就懒得放火了。
就算他们真要烧,也烧不了多少东西。
等他们走了,俺们回来很快就能重新建好!
李明华听完,心头一热。
这些朴实的老乡们,不仅想着送别子弟兵,还考虑得如此周全。
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保卫家园,为将来的重建留下希望。
这是当地老百姓用血泪换来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