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59章 蜜罐与影梭

第259章 蜜罐与影梭(1 / 2)

“风域湖矿泉水”的成功上市,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扩散至商业领域,为激光研究所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与更佳的社会掩护。然而,在“星脑”监控的幽暗数字深海中,真正的波澜正在酝酿。

“幽灵节点-7b”及其关联网络出现的异常低频信号脉冲,并未像往常的试探性接触那样转瞬即逝。在“磐石”系统持续不断的追踪下,这些脉冲逐渐显露出一种规律性——并非固定周期,而是以一种模拟环境背景噪声、近乎随机的模式间歇性出现,但其信号源的“指纹”却始终指向同一个隐匿的集群。

“信号特征分析完成,”“星脑”冰冷的合成音在指挥中心回荡,主屏幕上瀑布般流淌着复杂的频谱图和代码解析,“确认其使用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加密协议,底层为改进型椭圆曲线算法,外层包裹动态跳跃码,通信载体伪装成常见的物联网设备心跳包数据。破译难度:极高。”

羊羽站在大屏幕前,眉头微蹙。对手的通信手段再次升级,变得更加隐蔽,更加贴近日常数据洪流,如同毒蛇披上了保护色,潜行于茂密的数字草丛。

“能定位信号源吗?哪怕是大致区域。”羊羽问道。

“信号通过至少十七个位于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僵尸网络节点进行反射与中继,最终源头的物理位置模糊不清。但通过信号强度衰减模型与传输延迟分析,”“星脑”停顿了零点几秒,似乎在调动更多算力进行交叉验证,“有百分之七十三的概率,其主要控制端位于自由港市的地下网络基础设施中,可能与某个大型数据中心有关。”

自由港市,又是这里。这个以信息自由和资本流动着称的城市,早已成为各种灰色、黑色活动的温床和庇护所。

“他们像是在搭建一个新的、更稳固的指挥通信网络,”林夕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她不知何时也来到了指挥中心,关注着事态发展,“放弃了之前容易被追踪的‘饵雷’和部分暴露的节点,转向这种分布式、低可观测性的架构。这是在为更大的行动做准备。”

羊羽点头表示同意:“‘蛛影反噬’打疼了他们,但也让他们更加谨慎。我们必须在他们这个新网络完全成型并投入使用前,找到突破口。”

传统的信号追踪和破译手段,面对如此狡猾的对手,似乎有些力不从心。羊羽沉思片刻,下达了新的指令:“‘星脑’,启动‘深潜者’协议。放弃对通信内容的强行破译,转向行为模式分析。集中算力,构建这些异常信号脉冲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数据包大小、关联节点变化等参数的动态模型。同时,关联扫描全球主要黑市数据交易平台、雇佣兵网络论坛、以及已知与‘暗影蜘蛛’有关联的科技走私渠道,寻找任何可能与这种新型通信协议设备、或相关技术服务相关的交易信息或讨论痕迹。”

“深潜者”协议,是羊羽预设的另一种应对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当无法直接窥视内容时,便通过观察行为的外在表现来推断其意图和规律。这需要海量的数据支持和极高的智能分析能力,正是“星脑”所擅长的。

“命令确认。‘深潜者’协议启动。算力资源重新分配,行为建模与关联扫描同步进行。”

庞大的数据流被重新导向,无形的探测触角伸向互联网最阴暗的角落。

时间在等待与分析中悄然流逝。数小时后,“星脑”再次发出提示音。

“行为模型初步建立。目标通信模式显示出明确的试探与规避特征,其脉冲发送频率与环境网络流量呈负相关,即在网络拥堵时增加发送,在空闲时减少,以此降低被异常检测算法发现的概率。同时,检测到三次极短暂的、指向不同地理位置的探测性连接尝试,目标均为各国关键基础设施的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端口,但连接立即断开,未进行数据交换。”

“他们在扫描漏洞?”林夕敏锐地捕捉到关键信息。

“可能性高达百分之八十五,”“星脑”确认,“这种行为模式,与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的初期侦察阶段高度吻合。”

几乎是同时,关联扫描也有了发现。

“在暗网某加密论坛发现一则高度可疑的悬赏任务,发布者匿名,要求获取特定型号工业控制系统的零日漏洞信息,赏金为加密货币,支付渠道与之前‘暗影蜘蛛’使用的洗钱网络有间接关联。任务发布时间,与目标新型通信网络的活跃期起始时间接近。”

线索开始交织,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方向——对手可能正在策划一次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而这次攻击的预备阶段,就隐藏在这看似杂乱无章的低频脉冲之下。

“目标可能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设施,”羊羽的声音凝重起来,“电网、交通、金融系统……这些民用关键基础设施一旦被攻破,造成的混乱和损失将难以估量。”

必须阻止他们!但敌暗我明,直接防御如同大海捞针。

“或许……我们可以主动引导他们一下。”林夕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他们在扫描漏洞,我们是否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个?”

羊羽眼中精光一闪:“蜜罐?”

“没错,”林夕点头,“一个看起来极具价值、防守看似严密实则留有精心设计后门的‘关键基础设施’节点。利用‘星脑’的虚拟化能力,在受控环境中完全模拟一个真实的目标,引诱他们攻击,从而捕获他们的攻击工具、手法,甚至追踪到操作者。”

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风险在于,如果伪装不够逼真,会被识破;如果后门设置不够巧妙,可能弄假成真,引狼入室。但这无疑是当前局面下,最具主动性和潜在收获的策略。

“可行性很高,”“星脑”评估道,“我可以调动资源,构建一个高度仿真的区域电网调度中心模拟环境,并植入多个不同等级的‘漏洞’,观察攻击者的选择与路径。同时,建立完全隔离的沙箱环境和反向追踪链路。”

“批准执行。”羊羽下定决心,“计划代号:‘电鳐’。要求:模拟环境必须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追踪链路必须隐蔽且多层。我们要的不仅是抓住攻击者,更要摸清他们背后的工具链和指挥体系。”

“命令确认。‘电鳐’计划启动。预计构建时间:六小时。”

“星脑”全力运转,庞大的算力开始构建一个细节完备的虚拟世界。这个虚拟的“区域电网调度中心”拥有看似合理的地理位置位于边境某虚拟城市)、真实的软件系统镜像、甚至模拟了正常的电力流量数据和员工操作日志。几个经过精心伪装、看似因配置疏忽或老旧系统遗留的“漏洞”被悄然放置,如同隐藏在珊瑚丛中的诱饵。

与此同时,在一些容易被“暗影蜘蛛”监控到的、看似不重要的学术论坛和技术文档库中,关于这个虚拟调度中心及其使用的“存在漏洞”的旧版本控制系统的“偶然”信息,被“星脑”通过难以追溯的代理节点悄然释放。

鱼饵已经撒下,静待鱼儿上钩。

等待是煎熬的。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羊羽和林夕密切关注着“蜜罐”系统的任何动静。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虚拟调度中心依旧平静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