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长舒一口气,看向羊羽,眼中闪烁着技术与战略双重成功的兴奋。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是一次漂亮的战略信号传递。
后续的情报证实了这一点。“窥探者-7”在飞越后,其地面站接收到的数据出现了预期中的异常。对方显然意识到了发生了什么,但其无法确定干扰的具体来源和方式——是来自地面?还是来自天空?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
几天后,通过某些非公开渠道,对方传递来了隐晦而强烈的抗议,指责中方进行了“不负责任的、危险的空间行为”,但并未公开细节。
对此,官方的回应一如既往的冷静且留有余地:“中方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外空,反对任何形式的外空武器化和军备竞赛。中方所有的空间活动均用于和平目的,并符合国际法和国际义务。”至于具体事件,不予置评。
这种“做了却不承认,让对方去猜”的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战略模糊性,既展示了能力,又避免了局势的过度升级。
“他们现在知道了,我们的‘眼睛’不仅能看,还能‘致盲’。”陈东升在事后总结会上说道,“这对任何试图窥探我们核心利益的行为,都是一个明确的警告。”
羊羽点头:“‘星链试锋’的意义在于,我们证明了‘光链’体系具备实时、精准的软杀伤能力。这将极大地改变太空对抗的规则。过去,卫星相对安全;现在,它们变得脆弱。这种攻防态势的转换,对我们至关重要。”
然而,“暗影蜘蛛”及其背后的势力,显然不会因为一次太空领域的受挫而放弃。他们将这次的“失明”视为“龙御”项目威胁性的直接证据,更加坚定了要获取其核心机密的决心。并且,他们将注意力,再次投向了体系的核心——人。
这一次,他们选择的目标,更加隐蔽,也更加致命。
他们不再直接攻击林夕或核心研发人员,也不再轻易触碰被严密保护的供应链。而是将目标锁定在那些看似无关紧要,却能接触到“环境信息”的辅助岗位人员。
基地内部,负责数据处理中心日常运维的一名中级工程师——张帆,成为了他们的新目标。张帆无法接触到核心算法或设计图纸,但他拥有访问内部办公网络和部分非密级但包含时间表、人员流动、外部访问记录等信息的数据库权限。
攻击者通过长期监控,发现张帆是一名业余天文爱好者,经常在某个小众的天文论坛上发帖交流。他们花费了数月时间,在这个论坛上伪装成同样热衷天文的“同好”,与张帆建立了“友谊”,逐渐获取了他的信任。
然后,在一次“偶然”的线上聊天中,这位“同好”向张帆分享了一个“功能强大、能实时显示人造卫星轨迹的观星辅助软件”测试版,声称是自己“朋友的公司”开发的,希望张帆这样的专业人士帮忙测试一下。
这个软件,被精心植入了远程控制木马。一旦安装,攻击者就能逐步控制张帆的个人电脑。
张帆并未意识到危险,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和对新软件的好奇,他在家里的个人电脑上安装了这个软件。
木马成功潜伏下来。攻击者极有耐心,他们没有立即行动,而是静静等待了数周,观察张帆的使用习惯,并小心翼翼地避免触发任何安全软件的警报。
直到他们认为时机成熟,才开始利用张帆的电脑作为跳板,尝试进行一种极其隐蔽的攻击——并非直接窃取资料,而是试图捕捉张帆在通过虚拟专用网络远程登录基地内部办公网络时,所输入的动态令牌码和密码的键盘记录,更重要的,是分析其网络流量模式,寻找内部网络可能存在的其他漏洞,或者尝试进行中间人攻击,劫持其会话。
这一攻击手段,绕开了基地本身强大的边界防御,从员工相对脆弱的家庭网络环境切入,目标指向内部网络的接入点,可谓刁钻。
然而,“镜影”小组在“清源”行动专家组的支持下,早已将防御视角延伸。他们不仅监控基地网络,也对所有能接入内部网络的关键账户的登录行为、地点、设备特征进行异常检测。
当张帆的账户从同一个外部Ip地址,但伴随着异常的网络流量特征(与木马活动相关)反复尝试登录时,“镜影”的监测系统发出了低级别的警报。
陈东升立刻警觉,下令深入分析。
“目标账户:张帆,数据中心运维工程师。登录Ip为其家庭网络地址,但检测到与其正常行为模式不符的加密连接尝试和后台进程活动。”技术员汇报。
“疑似终端被植入木马,攻击者正尝试以其为跳板,探测内部网络。”“玄武”通过网络接入分析,迅速得出结论。
“立即阻断该账户的所有远程登录权限!”陈东升下令,“通知内部安全人员,在不惊动张帆的情况下,对其办公终端进行秘密检查,确认是否已被渗透。同时,通知外勤组,准备对张帆的家庭电脑进行取证和控制。”
行动迅速展开。基地内部,安全人员确认张帆的办公电脑未被入侵。外勤组则以技术检查的名义,迅速赶到张帆家中,控制了他的个人电脑。
取证结果确认了攻击的存在。那个所谓的“观星软件”,正是木马载体。
“好险!”林夕得知详情后,不禁后怕,“如果他们通过张帆的权限,进一步渗透进数据处理中心的内网,虽然核心数据是隔离的,但依然可能获取到大量有价值的辅助信息,甚至可能找到其他漏洞。”
“对手的攻击路径在不断变化,越来越针对人性的弱点和社会工程学。”羊羽面色凝重,“这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而这里的‘内部’,已经扩展到了每一位员工的家庭网络和个人设备。”
他看向陈东升和“玄武”:“我们的安全教育和管控措施,必须进一步下沉和细化。对所有能接触内部信息的员工,进行更强的安全意识培训,并考虑为需要远程办公的关键岗位,配备经过严格安全加固的专用设备,隔离公私网络。”
张帆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理,他本人接受了深入的安全审查和教育,所幸并未造成实质性损失。但这次事件,如同一声刺耳的警钟,在风域湖基地内部再次敲响。
暗流并未退去,只是在不断改变方向,寻找着堤坝上最细微的裂隙。
与此同时,太空之中,“光链”的编织仍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
数月后,第二批、第三批“鹰眼”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并与先期的“鹰眼-1”以及不断扩大的“龙轨”星座成功组网。更多的星间激光链路被建立起来,天基信息网的带宽、覆盖范围和冗余性得到了质的提升。
地面,激光防空部队的第二个成建制的“光盾”旅完成换装训练,部署到东南沿海重要战略方向,与传统的防空火力网构成高低搭配、优势互补的新型防空体系。
光在凝聚,链在延伸。
但阴影中的窥视与试探,也愈发频繁和诡谲。
一场围绕着“光”与“影”的、在太空、网络、电磁频谱等多维空间展开的无声博弈,正逐渐走向高潮。
羊羽知道,无论是铸就“光链”的辉煌,还是应对“暗流”的凶险,他们都没有退路。
唯有前行,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量,更坚韧的意志。
直到这光,足以驱散一切阴霾,照亮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