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龙御星轨”项目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博弈。对手不会给他们从容研发的时间。每一次技术的突破,每一次工程的推进,都必须抢在对手的有效反制形成之前。
压力,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从四面八方涌来。
在“新型能量核心”预研小组的专用实验室里,林夕正带领一支精干团队,对“深渊之核”的能量释放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陈明远院士团队面临的材料工艺困境不同,他们挑战的是理论物理的深渊。
巨大的显示屏上,流动着如同宇宙星云般复杂而绚烂的能量场模拟图。那是根据有限数据构建的“深渊之核”内部能量流动模型。
“传统的受激辐射放大模型,在这里出现了明显的偏离。”林夕指着模型中几处异常波动的区域,“看这些能量涡旋,它们的形成和湮灭规律,无法用现有的激光物理完美解释。我怀疑,‘深渊之核’的能量释放,掺杂了某种……更基础的量子效应,或许是拓扑绝缘体特性在极端能量条件下的宏观显现,也可能是某种我们尚未认知的集体激发模式。”
团队里的理论物理学家们陷入了沉思。这意味他们可能需要构建一套全新的理论框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驾驭这种力量。
“如果我们不能从原理上吃透,仅仅依靠经验去模仿,就像盲人摸象,根本无法实现稳定可控的300兆瓦输出。”年轻的理论物理博士陈东升忧虑地说。
林夕点了点头,但眼神中没有退缩:“正因为困难,才需要我们。我们不能等待理论完美了再动手,工程实践同样可以反哺理论。我建议,我们双线并行:一组继续深化理论模型,尝试引入新的物理概念;另一组,基于现有认知,先搭建一个小尺度的原理验证装置,哪怕只能实现毫秒级的稳定输出,也能为我们提供最宝贵的实验数据。”
她顿了顿,语气坚定:“哪怕只是窥见深渊的一丝回响,也足以让我们向前迈进一大步。”
她的提议得到了团队的认同。于是,在这间实验室里,最前沿的理论思考与最大胆的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他们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探险家,依靠着微弱的光亮和坚定的信念,试图解开来自物质最深处的奥秘。这项工作,注定孤独而漫长,但它的成败,将直接决定“龙御星轨”能否拥有那颗强大而可靠的“心脏”。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转眼距离项目启动已过去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有进展,也有挫折。能源核心的混合架构方案初步稳定了军心,各分系统的详细设计在稳步推进。陈明远院士的团队在经历了上百次失败后,终于在一次极其苛刻的参数组合下,成功在一片指甲盖大小的样品上,重现了那种具有部分“有序缺陷结构”的薄膜,虽然稳定性依然不足,但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然而,林夕领导的预研小组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小尺度原理验证装置的几次点火试验均告失败,能量场无法有效约束,要么瞬间溃散,要么引发剧烈的等离子体爆发,险些损坏昂贵的实验设备。理论模型也陷入了僵局,新的假设无法完美解释所有观测到的现象。
一天深夜,林夕独自一人留在实验室,对着屏幕上一次次失败的实验数据曲线发呆。疲惫和挫败感像潮水般涌来。她揉了揉太阳穴,感到一阵眩晕。自从项目启动,她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四小时。
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羊羽端着一杯热咖啡走了进来。
“小夕,还在看数据?”羊羽将咖啡放在林夕面前,“休息一下吧,你的脸色很不好。”
林夕抬起头,勉强笑了笑:“哥,有点卡住了。感觉我们离答案很近,但就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膜。”
羊羽在她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没有看屏幕,而是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还记得在净月湖的时候吗?那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想,只是看着湖水和星空。但有时候,恰恰是这种‘放空’,反而能让一些被忽略的线索浮现出来。”
他顿了顿,说道:“小夕,你把自己逼得太紧了。技术攻关就像修行,有时候需要顿悟,而不是一味的苦修。或许,你需要暂时离开这些具体的数据和公式,换个角度,从更本源的地方思考一下。”
羊羽的话像一阵微风,轻轻吹散了林夕心头的些许焦躁。她接过咖啡,温热透过杯子传到掌心。
“根本源的地方……”林夕若有所思。她想起休假时,在静月湖边思考物质与生物演变的情景。那些宏大的、跨越尺度的规律……
忽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
“等等!”林夕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白板前,拿起笔飞快地画了起来,“我们一直局限于激光物理的框架内思考‘深渊之核’的能量释放模式……但如果,这种能量组织形式,更像是一种……一种‘生命’呢?”
羊羽微微一怔,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比喻吸引了。
“你看,”林夕激动地解释着,“生命的特征是什么?是自组织、是能量代谢、是信息传递、是适应环境!‘深渊之核’的能量涡旋,它们的产生、维持、湮灭,以及对外界激励的反应,是否也遵循着某种类似的、动态的、‘活’的规律?而不是我们传统物理中那种僵化的、决定论式的模型?”
这个想法极其大胆,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但在此刻,却像一把钥匙,猛地插入了那把锈蚀的锁孔。
林夕的眼睛越来越亮:“如果我们用系统生物学、复杂网络理论的方法,去分析这些能量场的动态数据,而不是仅仅套用偏微分方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比如,寻找能量流动的‘关键节点’,识别其‘代谢通路’,甚至理解其‘应激反应’?”
这个跨学科的、近乎异想天开的思路,为陷入僵局的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它意味着,他们可能需要引入生物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概念和工具,来破解这个物理学的终极难题。
羊羽看着仿佛重新焕发光彩的林夕,眼中充满了欣赏和信任。他知道,林夕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她永不枯竭的创造力和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
“就按你的想法去尝试!”羊羽果断支持,“需要什么资源,什么领域的专家,我来协调!”
智慧是思维的火种,希望之火,再次在深夜的实验室里点燃。这一次,火焰的颜色,似乎与以往有些不同。
“龙御星轨”的征程,布满了荆棘与迷雾。但在这些最顶尖的头脑的碰撞下,在无数夜以继日的坚守中,基石正在一寸寸夯实,光芒正在一丝丝积累。远方的“捕鲸船”阴影愈发清晰,而风域湖基地内的这把“星轨”利剑,也在千锤百炼中,逐渐显露出其斩破一切的锋芒。
长夜依旧,但黎明前的锻造,正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