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小规模、非接触式的电子对抗,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发生了数次。对方似乎在试探“龙行天下”系统的探测盲区、反应阈值和能量特征。风域湖基地的情报分析团队据此判断,“普罗米修斯基金会”不仅没有因之前的受挫而退缩,反而加大了对该区域的关注和投入,其技术适应和学习能力惊人。
羊羽对此早有预料。他指示所有已列装单位,严格执行“低调展示、有效威慑”的原则。除非遭遇实质性的攻击,否则以防御性干扰和欺骗为主,避免过早暴露系统的全部实力。同时,他要求后方加快对“龙行天下”系统战术战法的研究,特别是如何与传统武器系统协同,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针对激光武器的特定反制手段(如烟雾、镜面反射、饱和攻击等)。
就在“龙行天下”如火如荼进行之时,风域湖基地深处的科研攻坚并未停歇。陈明远院士带领的材料团队,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迎来了一线曙光。
他们调整策略,放弃了直接合成块体“天铁”的执念,转而集中精力攻关“功能涂层”技术。在一次极其冒险的高能气相沉积实验中,他们使用了一种新合成的、含有特殊稀土元素的催化剂,在近乎摧毁实验装置的极端参数下,意外地在作为基底的钨钼合金表面,生成了一层仅有几个原子层厚度的奇异薄膜。
这层薄膜在微观结构分析下,呈现出一种高度有序的、类似“天铁”的局部拓扑结构。虽然极其脆弱且不稳定,但在短暂的存在期内,它表现出了对深渊能量异常优异的导向性和放大效应,其性能提升幅度远超之前任何一次尝试。
“我们……我们好像摸到了一点门道!”一位年轻的研究员看着屏幕上闪烁的数据,激动得声音发颤。
陈明远院士戴着特制的眼镜,仔细审视着电子显微镜传回的图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带着极度疲惫的兴奋:“不是完美的晶格,是缺陷!是一种可控的、有序的缺陷结构在起作用!记录所有参数!重复实验条件!我们可能找到了一条捷径,一条利用‘非完美’来逼近‘完美’特性的路径!”
这个消息如同强心剂,让一度有些沉闷的材料实验室重新焕发了活力。虽然距离实用化依然遥远,但这缕微光,无疑为最终突破材料瓶颈点燃了新的希望。
然而,光明的背后,暗影也随之加深。
情报部门截获并破译了一段“普罗米修斯基金会”内部的加密通讯片段,内容令人心惊。通讯提及了“目标区域能量屏蔽等级异常提升”、“存在多个高能反应点”、“怀疑对方已实现某种形式的能量武器实战化部署”,并出现了“启动‘捕鲸船’预案前期侦查”的指令。
“捕鲸船……”羊羽看着情报简报,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这个名字透出一股不善的气息,显然不是指真正的捕鲸活动。它可能代表着一种专门用于对抗大型、高价值目标(比如装备了“龙行天下”系统的航母或KL岛)的新型武器或作战平台。
山雨欲来风满楼。对方已经意识到了“龙行天下”的存在,并且正在积极准备应对之策。技术优势的窗口期可能比预想的更短。
数月后,一个深夜。风域湖基地,“龙行天下”原型机观测台。
羊羽和林夕再次并肩站立。与上次不同,此刻,通过加密数据链,他们面前的巨大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分布在全国乃至远海各关键节点的“龙行天下”系统的状态。一个个绿色的光点,如同星辰般点亮了国家版图,构成了一张无形的、却蕴含着恐怖能量的防御网络。
“第一批三十六套系统已全部完成部署并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林夕汇报着,声音中带着完成历史性任务的如释重负,也带着对未来的凝重,“根据反馈,各系统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效果。”
羊羽默默地看着屏幕上的“星辰图”,良久,才缓缓说道:“我们用了最短的时间,为国家披上了一套‘龙袍’。这很了不起,林夕,你和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功不可没。”
他话锋一转:“但是,这层‘鳞袍’是否足够坚韧,能否抵挡住即将到来的风浪,还需要实战的检验。‘普罗米修斯’不会坐视,他们的‘捕鲸船’恐怕已经在路上了。”
湖面的微风拂过,带着深秋的凉意。基地内,灯火通明,科研人员仍在挑灯夜战,试图抓住材料领域那缕微光;基地外,广袤的国土和海洋上,披上“龙袍”的巨舰和要塞静默矗立,能量在发射装置内悄然汇聚。
“龙行天下”系统已然列装,如同神龙披上了坚甲利爪。但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这声龙吟,是将震慑宵小,守护和平,还是会引来更激烈的狂风暴雨,答案就在不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