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24章 海沟最深处

第224章 海沟最深处(1 / 2)

岛屿中央,林间空地。

那座暗色金属棱柱静静矗立,无声地散发着非人的气息。苏小满和侦察小队成员隔着百米距离,通过望远镜和长焦镜头仔细观察,不敢贸然前进。

“指挥部,能看到吗?重复,发现未知人造物体。”苏小满的声音通过已恢复稳定的信道传来,压低的声线里混合着震惊与警惕。

控制中心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这超乎预期的发现攫住了呼吸。

“清晰收到,画面稳定。”羊羽沉稳回应,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屏幕,将那金属棱柱的每一寸细节都剖析殆尽,“描述现场环境,特别是那紫色晶体。”

苏小满调整着呼吸,专业素养让她迅速从最初的震撼中冷静下来:“物体位于林间空地中央,约三米高,横截面大致呈等边三角形,边长约一米。表面完全光滑,无任何可见标识、接口或活动部件。材质……无法判断,暗色调,但对光有极低程度的吸收和反射,视觉上存在一种奇怪的‘沉陷感’。”

她将镜头微微偏移,对准棱柱基部:“基部被一种未知的暗紫色晶簇环绕,晶体呈半透明,内部似乎有微弱能量流动感,散发极暗淡光泽。晶体覆盖区域半径约五米,范围内寸草不生,土壤呈现玻璃化特征。”

“环境读书?”林夕插话问道。

手持式多功能环境探测仪的读数被实时传回:“棱柱周边电磁背景极度混乱,但强度波动巨大,峰值与我们刚才遭遇的干扰吻合。辐射读数……怪异,存在一种无法识别的粒子辐射背景,强度低但持续存在。空气成分无异常,但温度以棱柱为中心向外呈梯度降低,温差达三摄氏度。”

“生命迹象?”羊羽问。

“微生物水平极低,大型生物……未见靠近。”苏小满汇报,“鸟类和昆虫似乎都在主动避开这片区域。”

就在这时,一名队员低声惊呼:“苏工!看晶体地面!”

镜头迅速拉近,对准晶簇之间的地面。在那些玻璃化的土壤表面,隐约可见极其细微、近乎被磨平的刻痕。这些刻痕并非随机分布,而是构成了某种庞大、复杂、环形的几何图案,以金属棱柱为中心向外蔓延。

“图案……类似分形结构,但更复杂。”林夕盯着放大后的图像,快速在控制台进行图案比对,“数据库无匹配项。绝非已知任何文明或自然形成的图案。”

羊羽当机立断:“小队保持安全距离,禁止直接接触物体和晶体。释放微型无人机,对图案和棱柱进行全方位扫描和取样尝试。优先采集空气、土壤样本,特别是晶体区域的尘埃样本。”

“明白。”

两架巴掌大小的六旋翼微型无人机从队员的背包中升起,发出轻微的嗡鸣,朝着棱柱飞去。它们搭载着微型高分辨率相机、激光雷达、光谱仪和微型采样装置。

无人机谨慎地靠近。控制中心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在距离棱柱约二十米时,第一架无人机突然剧烈晃动,操控员惊呼:“遭遇强磁干扰!控制系统失效!”

屏幕上的画面疯狂旋转,随即变成一片雪花。

第二架无人机立刻提升高度,试图规避。“干扰场不均匀,存在空隙……”操控员努力维持控制,让无人机沿着一条曲折的路径艰难靠近。

终于,它在距离棱柱十米左右悬停,开始扫描地面的奇异图案,并试图用微型真空吸嘴采集地表尘埃样本。

就在采样器启动的瞬间——

嗡——!

一声低沉却仿佛能穿透灵魂的嗡鸣毫无征兆地响起!并非通过音频设备传来,而是直接在所有靠近空地的小队成员,乃至数公里外“探索一号”上部分感知敏锐的研究人员的脑海中共振!

那嗡鸣声并非单纯的噪音,其内部似乎蕴含着某种极度复杂、无法理解的结构,像是一段加密了亿万年的信息,一次来自时空彼端的叹息。

岛上,苏小满和队员们同时闷哼一声,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和恶心,仿佛大脑被强行塞入了无法处理的东西。

几乎同时,棱柱表面那绝对光滑的暗色材质下,突然流过一道转瞬即逝的、更深邃的暗蓝色流光,如同血液在血管中奔涌了一刹那!

第二架无人机在空中猛地僵住,然后所有指示灯瞬间熄灭,像被无形的手捏碎了所有功能,直直坠落在紫色晶簇中,悄无声息。

控制中心内,多个监测屏幕爆发出刺眼的警报!

“检测到超强宽谱心灵脉冲”一名负责生物神经信号监控的技术员脸色煞白地喊道,他的设备原本用于监测深海生物脑电活动,“强度……无法测量!频带……无法解析!”

“局部引力场出现微扰动!读数跳跃!”

“未知粒子辐射强度瞬间飙升两个数量级!然后回落!”

“岛上及周边海域地磁场再次剧烈畸变!”

各种异常数据如海啸般涌来,令整个控制中心陷入短暂的混乱。

那声诡异的嗡鸣也同样在“探索一号”的某些区域造成了影响。几名正在处理高维数据的科学家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偏头痛和耳鸣。更令人不安的是,船上部分高度灵敏的量子计算单元出现了无法解释的纠错率飙升,仿佛它们的底层逻辑瞬间被某种力量干扰。

羊羽和林夕强忍着自身轻微的眩晕感和心头泛起的莫名寒意,死死盯着屏幕。

“小队立刻撤退!退回海岸线安全区域!”羊羽毫不犹豫地下令。未知意味着不可控的风险。

“收到!”苏小满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但没有犹豫。队员们迅速但有序地后撤,远离那片变得越发诡异的空地。

撤退过程中,一名队员腰间的多通道环境记录仪自动保存下了那段诡异嗡鸣的原始数据——尽管它主要通过非声学方式传播。

当小队撤退到岛屿边缘的海滩,所有异常的生理感受和设备干扰迅速减弱直至消失。那金属棱柱和紫色晶簇似乎有着明确的影响范围。

控制中心内,紧张的气氛并未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