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09章 机上长谈

第209章 机上长谈(1 / 2)

巨大的军用运输机在平流层稳定巡航,引擎发出低沉而持续的轰鸣,如同一个钢铁巨兽的心跳。机舱内,光线偏冷,主要依靠阅读灯和仪器屏幕的荧光照明,空气中弥漫着航空燃油和金属的淡淡气味。大部分先遣队员都在闭目养神,或是检查着随身装备,为即将到来的任务积蓄精力。气氛严肃而安静。

林夕安排好手头初步的技术对接事务后,目光投向了机舱一隅。在那里,两位神情冷峻的特勤人员看守着一位略显憔悴、戴着眼镜的中年外籍男子——前“导师”组织生物技术小组组长,琼斯博士。

林夕深吸一口气,对那两位特勤人员点了点头,低声交代了几句。其中一人会意,上前用钥匙解开了琼斯手腕上的金属手铐。冰凉的金属脱离皮肤,让琼斯下意识地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腕,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林夕从随行的保温壶中倒出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又熟练地加入了适量的奶精和一小包糖——这是她从有限的随行物资中特意准备的西式口味。她端着咖啡,走到琼斯对面的折叠座椅上坐下,将咖啡递了过去。

“琼斯博士,长途飞行,喝点东西吧。”林夕用的是流利而地道的英语,语气平和,没有丝毫审讯或压迫的意味。

琼斯微微一愣,迟疑了一下,还是接过了咖啡。温热的杯壁透过指尖传来一丝暖意,咖啡的香气稍稍驱散了机舱内的冷肃。他低声道:“谢谢……林博士。”

“不客气。”林夕微微一笑,自己也捧着一杯清水,“我们大约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航程,这是个难得的不受干扰的时间。我想,我们可以聊聊。”

琼斯抿了一口咖啡,味道比他预想的要熟悉和舒适得多。这种细微处的人文关怀,与他过去在“导师”麾下那种高度工具化、充满压抑和控制的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紧绷的神经似乎松弛了一点点。

“聊什么?”琼斯谨慎地问道,目光透过镜片打量着林夕。他知道这位年轻美丽的女性是风域湖基地的核心科学家之一,地位极高,且深得那个代号“羊羽”的可怕项目负责人的信任。

“首先,我想正式告知您一件事。”林夕的语气变得认真起来,“我们技术团队经过仔细分析和谨慎操作,已经成功将‘导师’植入您神经系统内的生物控制代码进行了隔离和屏蔽。换句话说,从现在起,‘导师’再也无法通过那段代码干扰您的思维、控制您的行为,或者向您施加任何形式的精神折磨了。”

琼斯端着咖啡的手猛地一颤,几滴棕色的液体溅了出来,落在他的裤子上,但他浑然不觉。他的眼睛猛地睁大,死死盯着林夕,嘴唇微微颤抖着,似乎想说什么,却又发不出声音。那种如影随形、仿佛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突然消失的感觉,让他一时间难以置信,甚至有些茫然失措。

过了好几秒,他才艰难地开口,声音沙哑:“你……你说的是真的?它……真的失效了?”

“千真万确。”林夕肯定地点头,眼神真诚,“我们从捕获的‘导师’组织成员以及自身遭遇的经历中,已经彻底解析了这套控制技术的原理。代码本身目前仍然存在于您的生物体内,但它的激活指令和对外通信通道已被我方完全切断。它现在就像一段沉睡的死代码,没有我们的允许,绝不会被再次启动。”

她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强调:“请注意,琼斯博士,是‘没有我们的允许’。我们尊重您的人身权利和自主意志。在彻底清除它之前,我们必须确保它不会对您造成二次伤害,也不会成为新的安全隐患。但它的控制权,已绝对不属于‘导师’。”

琼斯博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又缓缓吐出,仿佛要将积压在胸腔深处多年的恐惧和压抑一并排出。他闭上眼睛,仔细地感受着……确实,那种无时无刻不在的背景噪音般的被监视感、那种偶尔会莫名升起的、并非源于自身想法的冲动和指令性思维……消失了。大脑深处从未有过的清明和宁静感包裹了他。

他再次睁开眼时,眼眶微微有些湿润,看向林夕的目光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谢谢……谢谢您,林博士……我感觉到了……我……我真的……”他语无伦次,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您不需要感谢我们,这是您应得的基本人格尊严。”林夕温和地打断他,“‘导师’利用技术奴役他人意志的行为,是反人类的。我们坚信,人的创造力和潜能,只有在自由、受尊重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强迫和控制,最终只会导向毁灭,无论是个人的还是文明的。”

“自由……尊重……”琼斯喃喃地重复着这两个词,仿佛第一次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你说得对,说得太对了!在我们那里……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他用中文说了出来,虽然发音生硬,却带着一种决绝的力量,显然他深深理解并认同这句话。

林夕赞许地点点头:“很高兴您能这样想。”

琼斯将杯中剩余的咖啡一饮而尽,似乎借助这杯热饮压下了翻腾的情绪。他放下杯子,身体微微前倾,态度变得主动了许多:“林博士,我需要做些什么来配合你们?请尽管吩咐。我只希望……希望任务结束后,你们能帮我彻底清除掉这该死的东西!”他的眼神充满了恳切和渴望。

“清除技术我们已经掌握,这一点请您放心。我们之前已有成功清除的案例(指风域湖被植入代码的两人)。”林夕先给了他一颗定心丸,然后话锋一转,“至于配合,我们确实需要您的专业知识。这次随机带来的那个银色密码箱,里面是控制‘蜉游生物’群的核心系统,对吗?”

提到专业领域,琼斯的精神更加集中了,他推了推眼镜,恢复了部分科学家的冷静:“是的,那是主控终端。只有我和‘导师’拥有最高权限密码和生物密钥可以启动并完全控制它。”

“在没有提前与您沟通的情况下,我们未曾尝试启动它。您有把握重启这个系统,并确保对我们指令的响应吗?”林夕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请放心,林博士。”琼斯肯定地回答,语气中带着专业人士的自信,“十个蜉游生物群的‘母体’在投放前都植入了特制的生物芯片,它们接收特定频段的加密信号。只要通过这个主控终端发送指令,绝对可以调动和控制它们。目前它们应该都处于预设的‘静眠’状态,沉降在目标海域的特定坐标点附近,就像是沉睡的水雷,在没有被唤醒前,是相对安全的。”

听到“相对安全”这个词,林夕的眉梢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但她没有打断。

琼斯显然注意到了林夕细微的表情变化,立刻补充道:“当然,它们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其潜在危险性。一旦被激活,其增殖、变异和攻击性都会大幅提升。所以,控制指令必须绝对精确,并且要有fail-safe(故障保险)机制。”

此时的琼斯,精神状态与刚上飞机时判若两人。摆脱了精神枷锁,重获思维自由,又回到了自己擅长的技术领域,他仿佛重新找到了自我的价值,言语间的颓废和惶恐被一种重新燃起的专注和活力所取代。

这时,飞机似乎微微调整了航向,一束更加明亮的阳光恰好透过一侧的弦窗照射进来,打在林夕和琼斯之间的空地上,形成一道清晰的光柱,空气中的微尘在光线下翩翩起舞。这突如其来的光亮,仿佛也照进了人的心里,驱散了阴霾,让人感到一丝振奋。

琼斯被这阳光吸引,看着光柱,忽然笑了笑,对林夕说:“林博士,今天对我来说,就像是重生的一天。或许……或许我们可以喝一杯?以此纪念……纪念这该死的控制终于离开了我?”他提出这个建议时,带着一点科学家式的笨拙的试探和突如其来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