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03章 残骸中的密码

第203章 残骸中的密码(1 / 2)

南海的波涛之下,那场短暂而激烈的猎杀已然落幕。

被高能激光精准“手术”和无人机蜂群、水下冲击波彻底瘫痪的潜艇,如同一头被拔去了利齿、斩断了筋骨的巨兽,无声地悬浮在幽蓝的海水中。艇身多处破损,尤其是指挥塔围壳和推进部,呈现出触目惊心的熔毁和撕裂痕迹,偶尔有细小的气泡从裂缝中逸出,诉说着内部的绝望与死寂。

几艘悬挂着特殊标识的工作船和打捞船迅速驶抵事发海域,在武装舰艇的严密护卫下,展开了高效而专业的作业。蛙人部队率先潜入,确认潜艇状态,排除可能的自爆装置或其他诡雷后,强行打开了已经变形的舱门。

内部景象比预想的还要惨烈。激光贯穿和冲击波震荡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舱室扭曲,设备碎片四处散落,冰冷的海水混合着油污和淡淡的血腥味。大部分艇员在最初的猛烈打击和后续的进水冲击中丧生,仅有少数几人因所处位置相对坚固或侥幸,身受重伤,奄奄一息。

搜索队伍穿着防护服,踩着及踝的冰冷海水,小心翼翼地深入这艘钢铁坟墓。他们在核心的指挥舱和控制室内,发现了目标人物。

“导师”倒在控制台旁,额角有一处撞击伤,鲜血凝固在苍白的脸颊上。他并未在最初攻击中死亡,但剧烈的震荡和随后的缺氧使他陷入了深度昏迷。令人略微意外的是,他身边那位负责生物控制系统的专家组长,竟然也还有一丝微弱的脉搏,尽管伤势极其严重。

“发现主要目标!生命体征微弱,立即实施急救和后送!”现场指挥的声音通过水下通讯传来,冷静中带着一丝紧迫。

“导师”和他的技术组长被迅速而小心地固定在担架上,通过特殊通道转运至水面船只,立刻由待命的医疗团队接手,在最高级别的隔离和监护下,进行紧急抢救和生命维持。他们的大脑,是当前最具价值的情报宝藏。

打捞工作持续了数小时。在彻底确认潜艇再无任何威胁、并完成了初步的证据固定和现场勘察后,这艘充满黑科技色彩的残骸被巨大的起吊设备缓缓提出海面。海水如同瀑布般从其破洞中倾泻而下,在夕阳下折射出冰冷的光芒。它被安置在一艘特制的半潜式运输船上,覆盖上厚厚的伪装帆布,在一支精锐舰队的护送下,驶向一个绝密的沿海基地,那里,早已有最顶尖的技术团队和情报分析人员等候多时。

风域湖指挥中心,虽然南海的捷报传来,但气氛并未完全放松。

“残骸和俘虏的初步分析报告已经传回。”林夕将一份高度加密的文件投射到大屏幕上,“潜艇的技术水平极高,静音、材料、动力系统都有大量超越现有认知的设计。但其最核心的价值,可能在于我们截获的其内部存储设备的部分残片,以及……那两个活口。”

羊羽的目光扫过报告上的技术术语和现场照片:“‘导师’的情况如何?”

“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但仍处于深度昏迷。医疗专家组和神经科学顾问正在进行全面评估。他的大脑受到了强烈冲击,何时能苏醒,苏醒后认知功能是否完整,都是未知数。”林夕的语气带着谨慎,“另一位技术组长情况稍好,但同样不容乐观。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保住他们的性命,尤其是他们脑中的信息。”

羊羽点了点头:“他们是揭开‘导师’组织全貌、技术来源以及未来计划的关键。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他们开口说话,哪怕是用‘鸿蒙’辅助的神经接口读取残存记忆碎片。”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转向另一份报告:“那两个被拆除的‘被动共鸣式精神暗示发生器’,以及从刘明、李振国脑中提取的生物软片残留物,分析有什么新进展?”

钱卫东院士接话道,表情凝重:“技术团队在绝对屏蔽环境下进行了深入分析。其生物相容性软体计算单元的结构极其精妙,是一种有机与无机材料的完美结合体,其运算模式和能量获取方式……似乎借鉴了某种生物神经网络的特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其最底层的指令架构中,发现了一些非常规的、近乎于‘生物本能’编码的痕迹。”

“生物本能编码?”羊羽皱眉。

“可以这么理解,”钱卫东尝试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它不是传统的计算机逻辑指令,而更像是一种……预设的、深植于宿主潜意识层面的‘行为触发器’或‘信息导向标’。一旦被特定频率的暗示波激活,就会绕过宿主的高级认知,直接引发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强烈倾向或冲动。这解释了为什么刘明和李振国在之前的行为中表现出某种‘不由自主’的特性。”

林夕补充道:“‘鸿蒙’正在尝试逆向推演这种编码模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它,或许不仅能更有效地防御类似的精神攻击,甚至可能……在极端情况下,作为一种反制手段。”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科学家特有的探索欲,但也隐含对伦理界限的担忧。

羊羽沉默了片刻,道:“研究方向可以继续,但任何实际应用必须经过最高伦理委员会和安全评估。我们不能变成我们对抗的那种人。”

正在这时,“鸿蒙”系统的提示音响起,一条新的分析结果被推送出来。

“关于‘海渊’平台最后时刻的能量传输数据回溯有发现!”林夕立刻操作调取,“逆流能量爆发的瞬间,‘鸿蒙’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结构异常复杂的能量波动调制信号,嵌在主能量流中。这段信号并非‘海渊’平台本身发出的,更像是……在能量通道建立的极短时间内,从另一端——也就是那个轨道武器平台——反向注入过来的!”

“反向注入?”羊羽和钱卫东同时警觉起来。

“是的。信号强度极弱,且瞬间就被能量逆流湮灭,但‘鸿蒙’的超高灵敏度还是捕捉到了它的残影。”林夕快速解读着数据,“信号解析非常困难,其加密方式前所未见。但初步分析表明,它不是一个操作指令,而更像是一段……数据包。”

“数据包?在那种时候?”钱卫东感到不可思议,“难道轨道平台在最后关头不是在准备发射能量武器,而是在……试图传输数据给‘海渊’?”

“或者,是给‘导师’?”羊羽眼中精光一闪,“‘鸿蒙’,优先破译这个数据包!不惜算力!”

他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个在毁灭前夕试图传递的信息,或许隐藏着比一次单纯攻击更深的秘密。

绝密基地,地下深层医疗中心。

“导师”躺在全方位生命监护和电磁屏蔽的医疗舱内,身上插满了各种管线。一群穿着无菌服的心理专家、神经科学家、情报分析官,正通过层层隔离玻璃,观察着他的脑波活动和生理指标。

“脑干反应存在,但高级皮层活动异常低迷,且有大量杂波干扰,符合严重脑震荡伴随潜意识层剧烈动荡的特征。”首席神经科学家看着屏幕上的波形图说道。

“根据对其随身物品和潜艇内个人终端的初步恢复数据,此人的真实身份信息依然成谜。他的指纹、虹膜不在任何已知数据库,面容经过极其高明的微调,甚至可能涉及骨骼层面的轻微改动。”一位情报分析官汇报,“他是一个真正的‘幽灵’。”

心理专家组长沉吟道:“从他的行为模式和最后时刻在潜艇内的反应来看,计划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和愤怒是极其强烈的。这种极度自恋和掌控欲强的人格,在遭受重大打击陷入昏迷时,其潜意识防御机制可能会异常活跃,也可能异常脆弱。或许……我们可以尝试进行深度催眠干预,在他清醒之前,探知一些碎片化的信息。”

方案经过紧急论证和授权后,一套精密的非侵入式脑波诱导与读取设备被启动。轻柔的、特定频率的声波和微电磁场开始作用,试图与“导师”紊乱的潜意识建立连接。

医疗舱外,众人紧张地盯着屏幕上变幻的脑波模式和语音转换系统。

一开始只有杂乱无章的噪音和破碎的意象旋涡。渐渐地,一些重复的、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词语片段开始浮现:

“……失败……怎么可能……”

“……净化……必须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