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信号的数据如同炽热的火种,被投入风域湖和“盘古”庞大的分析熔炉之中。来自“伏羲”实验室和“女娲”研究所的专家们,与苏小满的“谛听”团队日夜不休,试图从这惊鸿一瞥的捕获中,榨取每一丝可能的情报。
指挥中心一侧的实验室区域,已然成为临时的联合神经中枢。巨大的屏幕上,复杂到令人眼晕的数据流、频谱图、时空背景波纹模型不断滚动、叠加、对比。
“信号载体确认,是一种基于卡西米尔真空微涨落的高度压缩能量涟漪。”钱卫东院士指着一段被放大到极致的波形,语气中混合着惊叹与凝重,“利用时空本身的微观特性进行编码和传播,这……这理论上前沿了至少二十年!它几乎不衰减,难以屏蔽,而且其跳跃模式……”
他切换屏幕,展示出一个复杂的多维数学模型:“……并非真正的超距传输或空间跳跃,而是利用了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量子纠缠网络拓扑’原理。信号并非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而是预先在多个潜在节点之间存在一种概率云态的关联,发射端只是‘选择’了哪一个节点在那一刻呈现出信号。所以它的路径看起来是随机跳跃的,实则有其内在的数学规律,只是我们还没掌握其‘密钥’。”
这个解释太过超前,让在场许多传统领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都感到一阵茫然。唯有少数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和信号专家眼中爆发出狂热的光芒。
“所以,我们看到的‘幽灵’,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不同尖顶,而其庞大的主体,隐藏在我们无法直接观测的量子海洋之下?”羊羽尝试理解其核心。
“可以这么比喻,所长。”钱院士点头,“这意味着,追踪单个信号的发出点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它可能来自这个纠缠网络的任何一个节点,甚至节点本身也是动态变化的。但反过来,如果我们能破解其拓扑规律,或许能预测它下一次可能浮现的‘尖顶’,甚至……描绘出整个隐藏网络的轮廓!”
这个前景太过诱人,也太过艰巨。
“需要多久?”羊羽直指核心。
钱院士与魏教授对视一眼,苦涩地摇摇头:“以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量,远远不够。这次捕获是一次性的,我们需要更多样本,需要观察到它在不同条件下的多次‘跳跃’,才能尝试反推其网络结构。这就像试图通过观察一颗骰子几次落地的点数,来推算它内部的所有配重和形状一样困难。”
另一边,苏小满团队则专注于信号所携带的“信息”本身。
“剥离掉那诡异的载体,其核心编码模式,与肯特·李信号的相似度提升到了18%。”苏小满汇报着进展,眼中布满血丝,却兴奋不减,“它确实更像一个‘探测脉冲’,而非攻击指令。包含了一段极短的、重复的询问代码,大致意为‘状态查询’和‘环境确认’。”
“它在向刘明大脑内的植入物询问状态,并确认‘龙心’能量场的当前特征?”林夕确认道。
“是的,政委。但因为它出现时,刘明的植入物已被冻结,‘龙心’也处于低功率稳态运行,没有收到预期的‘响应’。”苏小满调出对比图,“这也是为什么这次信号的强度较高,似乎加大了‘询问’的功率,但最终因无回应而消失。”
这个分析结果,让众人稍稍安心。至少证明之前的冻结措施和能量场稳定是有效的,让对方产生了疑惑,未能得逞。
但危机远未解除。
情报部门负责人再次带来“盘古”的最新分析结果,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我们对全球金融数据流的监控有了进一步发现。”他打开一份加密图表,“那种底层干扰信号,并非孤立出现。在过去72小时内,它在全球七大主要金融交易枢纽(纽约、伦敦、东京、上海、法兰克福、新加坡、香港)的核心服务器之间,也观测到了类似的、极其隐秘的‘跳跃’痕迹!”
图表上,代表金融干扰信号的光点,以一种与幽灵信号相似的、难以捉摸的方式,在不同金融中心的网络节点间闪烁。
“其出现时间,与这几大市场发生的共十三起超高频交易系统短暂‘卡顿’、以及数起引发小额恐慌性抛售的‘乌龙指’事件,存在高度时间相关性!虽然单起事件影响微小,迅速被市场消化,但发生的频率和模式,绝非偶然!”
“更重要的是,”他切换画面,显示出另一组对比数据,“‘盘古’的超级人工智能‘鸿蒙’,在对这些金融干扰信号进行深度挖掘后,发现其核心编码片段,与幽灵信号的相似度达到了惊人的3.7%!而与肯特·李信号的相似度,也提升了2.1%!”
三条线——大脑植入物信号、幽灵探测信号、金融干扰信号——虽然载体和强度天差地别,但其最底层的编码逻辑,竟然出自同源!
“导师”的技术,已经不仅限于操控人脑和能量场,更渗透到了全球金融网络的根基之处!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林夕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制造金融危机?”
“不像。”负责人摇头,“这些干扰的强度,远不足以引发系统性风险,更像是一种……测试和预埋。像是在所有关键节点安装极其微小的‘线控开关’,平时毫无影响,但一旦需要,或许就能通过某种方式,同时触发这些开关,引发连锁反应,造成市场瞬间的巨大混乱和失能。”
结合“普罗米修斯之火”的代号,其意图令人不寒而栗。掌控能源龙心,扰乱甚至摧毁经济秩序金融攻击,再利用未知的生物技术……这完全是一幅末世阴谋家的蓝图!
“我们必须阻止他们!”魏教授忍不住道,拳头握紧。
“前提是找到他们,理解他们。”羊羽的声音依旧冷静,但紧抿的嘴角显露出他内心的波涛,“‘盘古’有什么建议?”
“盘古建议,立刻启动‘伏羲之网’计划。”负责人肃然道。
“伏羲之网?”羊羽目光一凝。这是国家高等技术计划下属的一项高度机密的前沿项目,旨在构建一个能够监测、解析乃至一定程度预测全球范围内异常能量和信号活动的超级网络。其核心技术和资源来自“伏羲”实验室,但部署和实施需要多方协调,权限极高。
“是的。‘盘古’认为,单一机构或团队已无法应对这种跨领域、全球性的隐秘威胁。必须编织一张大网,将我们所有的监测点——地面的、海上的、空中的、甚至部分低轨道卫星资源——通过‘伏羲’的核心算法联动起来,专门针对‘导师’这种基于量子拓扑网络的信号模式进行监控和溯源。”
“伏羲之网”一旦启动,意味着对抗“导师”的行动,正式从战术防御层面,提升到了国家层面的战略反制。
“批准。风域湖全力配合,开放所有传感器权限和数据流。”羊羽毫不犹豫,“我们需要多久能初步建成?”
“‘伏羲之网’的基础框架早已存在,本次是针对特定目标进行优化和激活。”钱院士回答,“一旦获得授权,72小时内可以完成初步部署并开始试运行。但要想达到理想效果,需要持续的数据培养和算法迭代。”
“立刻开始。”羊羽下令。
授权指令通过最高保密线路发出。顷刻间,分布在全国乃至全球部分合作区域的无数监测站、雷达、光学望远镜、无线电监听站、海洋声纳阵列……甚至几颗具备特殊功能的教学科研卫星,其后台数据流的优先级被悄然改变。一股无形的、庞大的数据洪流开始向“伏羲”实验室的核心超算汇聚。
一张针对幽灵的巨网,开始无声地编织。
风域湖研究所本身,则进入了外松内紧的状态。“龙心”III型的全面检测和数据复盘按计划进行,为下一步的高功率测试做准备。医疗组持续监测刘明,冻结效果稳定,为研究所赢得了宝贵的内部安全窗口。
但羊羽和林夕都知道,这平静只是暂时的。“导师”的探测失败了,金融测试也露出了马脚,对方绝不会毫无反应。下一次来的,恐怕就不是温柔的“询问”,而是更猛烈的风暴。
他们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加强内部安全。所有人员再次进行背景审查,关键区域实行双人双岗和随机巡逻制度。针对能量场攻击的防御,“中和场”系统开始在所有重要设施铺开建设。甚至对研究所的食品、水源供应线,也加强了安保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