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177章 有一种智慧无法窃取

第177章 有一种智慧无法窃取(1 / 2)

林夕离开后,办公室里短暂地陷入了一种凝滞的沉默。维尔切克教授的目光重新落回白板,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拓扑图形似乎也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伸出手,轻轻触摸着刚才画下的那个代表“非对称扰动”的符号,指尖微微有些颤抖,并非因为恐惧,而是源于一种深切的、被冒犯的愤怒。

“他们试图将智慧…将灵感…降格为一种可提取、可复制的化合物,”教授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嘶哑,仿佛这个词句灼伤了他的喉咙,“这就像试图用试管盛装闪电,用显微镜剖析星空。他们根本不明白,真正的突破来自于哪里。”

羊羽没有立刻接话。他走到窗边,看向外面。研究所的灯光在夜色中如同坚定的星辰,更远处,新增设的移动监控哨所的红外探照灯如同警惕的眼睛,缓缓扫过黑暗的湖面和山林。一种无形的张力笼罩着这片曾经只属于纯粹探索的土地。

“他们不明白,但我们明白。”羊羽转过身,语气坚定,“您的决定是对的,教授。退缩只会让他们更猖狂。我们的回应就在这里,在这间办公室,在实验室,在计算机集群里。”他走回白板前,拿起笔,在教授画的示意图旁边添加了几个参数,“用更快的进步,更坚固的堡垒,来回应他们的觊觎和疯狂。科学是我们的武器,也是我们的铠甲。”

维尔切克教授看着羊羽添加的笔触,眼中的波澜渐渐平息,重新被专注的学术光芒取代。“说得对,羊羽。让我们把愤怒转化为计算的精度,把警惕融入设计的神秘性。开始吧。”

两人重新投入讨论,气氛却比之前更加凝练和高效。每一个公式的推演,每一个参数的设定,都仿佛带上了另一层意义——这不仅是为了克服物理世界的难题,也是为了扞卫某种不容玷污的精神。

大约一小时后,赵建明被叫了过来。他看到白板上的新思路时,眼镜片后的眼睛瞬间睁大。

“非对称扰动…诱导自发能级跃迁从而规避奇点?太巧妙了!这完全跳出了我们习惯的线性补偿思维!”他兴奋地几乎扑到白板前,手指顺着教授的草图快速虚划,“我需要立刻调整模拟参数!如果这个成立,‘龙脉’的场稳定性阈值至少能提升百分之十五!”

“这只是个初步构想,建明,需要你的模型去验证和细化它。”维尔切克教授温和地说。

“交给我!我马上回去组织计算!”赵建明甚至来不及多客套,风风火火地冲出了办公室,脑子里已经全是新的变量和方程。

羊羽和教授相视一笑,一种科研工作者特有的、因新想法而激发的兴奋暂时冲淡了之前的阴霾。

然而,这短暂的轻松并未持续多久。羊羽的内部通讯器响起了急促的特定频率提示音——来自安全中心最高权限线路。

“我是羊羽。”

“羊所长,”通讯器里传来安全中心主任冷静但语速加快的声音,“我们监测到一次新的试探。与上次不同,这次信号强度更高,持续时间约1.7秒,采用了多重跳频和伪装协议,试图模拟我方常规通讯频段。攻击源指向东南方向,大致范围公海区域,但无法精确定位。信号意图似乎是更明确的扫描,目标…初步分析指向材料实验室和场论模拟中心的数据交换节点。”

羊羽的心猛地一沉。对方的试探升级了,而且目标准确得可怕。“采取反制措施了吗?”

“已启动主动电子干扰和信号欺骗系统,对方信号已消失。但可以肯定,他们正在积极寻找我们的漏洞。周局长已获悉,要求我们加强内部数据流加密等级,并评估是否需要暂时隔离部分非核心网络。”

“同意加密升级。隔离方案十分钟后我和林夕政委讨论后决定。”羊羽结束通话,脸色凝重地看向维尔切克教授,“他们又来了,这次更靠近,也更…专业。”

教授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看来,我们的时间比想象中更紧迫。”

“是的。”羊羽目光锐利起来,“我们必须更快。”

他立刻联系了林夕、方启航、苏小满和赵建明,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通报了最新情况,并部署了应对措施:所有核心数据传输启用新的量子加密协议;外部通讯审核流程加倍严格;非必要的外联数据通道暂时关闭;同时,要求各小组加快进度,尤其是安全相关模块的研发。

研究所内的气氛陡然变得更加紧绷。走廊里快步行走的研究人员脸上,少了些平日的交流寒暄,多了份警惕和专注。安全巡逻的频次增加了,新的传感器被悄无声息地安装在各处关键节点。

方启航的压力最大。新型陶瓷-金属复合基材虽然通过了初步模拟测试,但要真正应用于“龙脉”核心,必须经历实际工况下的极端验证。他带领团队几乎是住在了高温高压测试舱旁边。

“第37次循环测试,启动!”方启航的声音透过防护面罩传来,有些模糊。他紧盯着观察窗外被巨大机械臂送入测试舱的样本。舱内,模拟30兆瓦能量场运行时的恐怖高温和能量密度瞬间爆发,即使隔着多层防护和冷却系统,也能感受到那股令人心悸的能量波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数据监测屏上的曲线剧烈波动着。

“温度超过临界值百分之五!”

“内部应力峰值报警!”

“能量场耦合震荡加剧!”

团队成员紧张地报着数据,声音绷紧。

方启航拳头紧握,眼睛死死盯住样本实时成像屏幕——那块灰黑色的复合材料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微微泛红、变形。

“坚持住!就差一点!”他低声吼道,仿佛在给那块材料加油鼓劲。

突然,刺耳的警报声响起!

“结构失效!第7区出现裂纹!”

屏幕上的样本图像,一道清晰的裂痕迅速蔓延,如同黑色的闪电击中了所有人的心。

“停止测试!”方启航猛地一拍控制台,声音充满了挫败感。

测试舱缓缓打开,热浪扑面而来。取出那块已经部分碎裂、冒着丝丝热气的样本,实验室里一片沉寂。又是失败。

方启航摘到石败的样本前,蹲下身,仔细查看着断裂面。

“不是均匀烧结的问题…看这晶相,是冷却速率梯度不合理导致的内部应力集中。”他用手指抹了一下断裂面,放在鼻尖嗅了嗅,“还有,高温下金属相和陶瓷相的界面反应比我们预想的剧烈,形成了脆性相。”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略显颓丧的团队:“都垂头丧气干什么?第37次了,我们排除了37种错误路径,离对的答案更近了!记录所有数据,重点分析界面反应区和冷却曲线。材料组,立刻调整粉末配比和烧结氛围!工艺组,重新设计梯度冷却方案,我要在明天早上看到三个新方案!”

他的乐观和坚韧感染了大家。团队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紧张的数据分析和新一轮的制备中。方启航拿起通讯器:“喂,小满?忙不忙?哥哥我这边又栽坑里了,需要你的算法大神帮个忙,模拟一下我这新冷却方案下的多物理场耦合情况…”

苏小满的办公室,白板已经不够用了,公式甚至蔓延到了玻璃窗上。她正面临着一个极其棘手的难题:抗干扰模块。

基于林夕捕获的那个微弱“触摸”信号特征,她试图构建一个动态的、能够主动混淆和欺骗外部探测的算法屏障。但这就像是在编织一张能自动识别并反弹恶意撞击的网,而且这张网本身还不能影响内部“龙脊”能量场的稳定运行。

“不行…计算冗余太大,会拖慢主控循环响应速度超过百分之三,绝对不行。”

“这种加密扰动方式太生硬,容易被识别规律…”

“如果引入随机混沌变量呢?…但随机性的熵值来源和稳定性怎么保证?”

她咬着指甲,对着写满代码的屏幕喃喃自语,头发被抓得乱蓬蓬的。旁边桌子上放着的能量饮料已经空了三四罐。

维尔切克教授偶尔会溜达过来,安静地看一会儿她白板上的推演,有时会留下一点零食,或者一句看似随意的话:“小满,记得吗?噪声有时不仅是干扰,也可以是掩护。最亮的灯塔,在浓雾中最难被准确定位。”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苏小满的脑海里发芽。她猛地抓住一个灵感:“对啊!为什么不主动释放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覆盖特定频段的‘伪场’信号?就像释放一层智能烟雾弹,将真正的核心场信号隐藏起来?甚至…可以在这个伪场信号里埋入错误的信息,误导那些窥探者!”

她兴奋地跳起来,开始在玻璃窗上狂写新的公式。这个思路将防御从被动屏蔽转向了主动欺骗,复杂度更高,但潜在的效果也可能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