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启动,输出功率稳步上升。当达到3兆瓦时,系统突然发出异常响声,紧接着警报声大作,现场一阵骚动。
“请大家保持冷静,这只是个小故障!”张伟试图控制场面,但为时已晚。系统冒出一股黑烟,演示被迫中断。
羊羽静静地离开会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新科激光的技术远未成熟,他们的急功近利最终导致了这场闹剧。
回所后,羊羽立即召集团队,分享了观察结果。
“张伟太急于证明自己,反而暴露了弱点。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羊羽总结道,“这对我们是个警示,必须脚踏实地,不能有半点虚假。”
距离全系统联调还有一周时间,研究所气氛既紧张又兴奋。
就在这时,能源供应组报告了一个意外问题——主电源稳压系统在模拟测试中出现异常波动,可能导致激光输出不稳定。
刘建军高工带领团队连夜排查,发现是电网谐波干扰问题。由于研究所所在区域的工业用电增加,电网质量下降,影响了精密实验设备的运行。
“需要专门的电能质量调节系统,但采购安装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采购部门汇报。
这个意外问题可能使联调计划推迟。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苏小满提出了一个创新解决方案。
“为什么不用我们自己的激光储能系统作为缓冲?”她建议道,“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网波动,并通过调节储能输出进行补偿。”
方案理论上可行,但需要对能源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复杂改造,时间紧迫。
羊羽果断决定:“全力支持这个方案,各小组配合,必须在五天内完成改造!”
接下来的五天,研究所进入了不眠不休的奋战状态。食堂24小时供应餐食,休息室准备好了折叠床和毯子,许多研究人员直接把牙刷毛巾带到了实验室。
羊羽和林夕也几乎住在了所里,来回各小组之间协调资源,解决困难。
第三天晚上,林夕巡视时发现年轻工程师杨帆趴在控制台上睡着了,手里还拿着半块饼干。她轻轻为他披上外套,关掉了刺眼的台灯。
这种拼搏精神感染了所有人。一位即将退休的老研究员说:“这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搞‘两弹一星’的时候,也是这么没日没夜地干,但心里热乎乎的!”
在团队共同努力下,电能调节改造提前一天完成。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甚至比专门的电能质量调节装置还要好。
联调前夜,羊羽站在研究所主楼前,望着灯火通明的实验室窗户,心中充满感慨。这些日夜奋战的科研人员,才是中国科技真正的脊梁。
第二天清晨,全系统联调正式开始。
地下加固实验室内,各小组负责人齐聚控制中心,盯着大屏幕上的各项参数。羊羽站在中央位置,神情平静但手心微微出汗。
“能源系统准备就绪!”
“光学系统正常!”
“控制系统运行良好!”
“冷却系统已达最佳状态!”
各系统一一汇报,所有指示灯变为绿色。
羊羽深吸一口气:“启动全系统联调!”
低沉的嗡鸣声响起,功率显示从零开始稳步上升。1兆瓦、2兆瓦...数据平稳增长,各系统协调运作。
当功率达到6兆瓦时,突然出现小幅波动,控制室内一阵紧张。
“光子噪声干扰,系统正在调节。”苏小满汇报道,声音略带紧张。
几秒钟后,波动平息,功率继续上升。
7兆瓦、8兆瓦、9兆瓦...距离目标越来越近。
当功率显示达到10兆瓦时,控制室内爆发出热烈掌声和欢呼声。许多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泪水夺眶而出。
但就在这一刻,意外发生了。
主警报突然响起,冷却系统压力急剧上升!
“复合材料接口处出现微小裂缝!”方启航紧急报告,“可能是热应力集中导致的!”
功率开始不稳定地波动,系统自动保护程序即将启动,这意味着联调可能失败。
千钧一发之际,赵建明提出了应急方案:“降低功率到9.5兆瓦,同时调节冷却液流速,减少热应力!”
操作员迅速执行,压力读数逐渐回落,系统恢复稳定。
虽然没有达到10兆瓦的完美指标,但9.5兆瓦的稳定输出已经创造了国内纪录,远超国际同类系统的水平。
联调成功了!
当羊羽宣布这一消息时,整个研究所沸腾了。长时间的辛苦付出终于结出硕果。
总结会上,羊羽深情地说:“今天的结果证明,科学探索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团结协作,才能取得真正突破。9.5兆瓦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完全实现10兆瓦稳定输出的目标!”
会后,羊羽独自来到研究所顶楼,眺望远方。夕阳西下,天边泛起金色的光芒。
林夕走过来,站在他身边:“在想什么?”
“我在想,科研工作就像登山,每个峰顶都是下一个征程的起点。”羊羽微笑着说,“今天我们有理由自豪,但明天还要继续向前。”
“刚刚收到消息,新科激光的开放日失败后,张伟被迫辞去cEo职务。”林夕说,“董事会发现他夸大技术进展,误导投资者。”
羊羽点点头,没有喜悦,反而有些沉重:“竞争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在诚信和实干的基础上。中国激光技术的发展需要的是良性竞争,而不是互相拆台。”
一个月后,龙脊项目顺利通过中期评估,获得了后续资金和支持。研究所也加强了与国内企业的合作,推动技术转化和产业化。
在项目庆功会上,羊羽特别表彰了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非凡贡献的科研人员——包括发现了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员,解决了控制系统难题的年轻工程师,还有无数日夜奋战在一线的技术人员。
“龙脊项目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创造了多少兆瓦的激光,而在于我们培养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科研队伍,建立了一套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羊羽举起酒杯,“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庆功会结束后,羊羽回到办公室,桌上放着一份新的项目建议书——《“龙脊二号”15兆瓦激光系统初步构想》。
他翻开第一页,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
窗外,繁星点点,一如中国科研的前路,光明而辽阔。
真正的创新永无止境,而这群追逐光的人,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