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定量模拟这个相变发生的临界条件吗?”羊羽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急切,“温度梯度、应力加载速率、晶界缺陷密度…所有影响因素!我要精确的模型!能够预测它、进而阻止它的模型!”
“可以尝试!我们有崩解瞬间的边界条件数据,有这些宝贵的‘尸体’样本揭示的相变路径和微观结构证据!”分析师眼中闪烁着科研攻坚的兴奋光芒,“但这需要时间,需要大量计算资源…”
“资源不是问题!海纳的审计要来,就让他们看着我们怎么把这七千万的学费,变成攻克下一个堡垒的炮弹!”羊羽斩钉截铁,他猛地转身,看向林夕,“通知周逸夫,材料组全体上阵!我们找到‘病灶’了!立刻根据这个微观失效机制,重新设计热沉结构!优化支撑点,消除应力集中!在材料配方上,针对性地抑制这种致命相变的倾向!同时,仿真组全力配合,建立热-力-相变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给我精确标定安全边界!”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分析中心走廊里回荡,带着一种从绝望深渊中挣脱出来的、近乎狂热的亢奋。七千米的深坑依然在脚下散发着焦糊的气息,深计的阴云依旧盘旋在头顶。但此刻,羊羽眼中只有那束同步辐射光下揭示的原子级真相。这真相,如同在无边黑暗中骤然点亮的一座灯塔。它未能照亮整个深渊,却无比清晰地标明了深渊边缘那道最致命的裂缝所在。
光刃已折,但握刀的手,却在剧痛中,更加清晰地感知到了下一次挥击的角度与力量。脊梁未曾折断,这场与极限的搏杀,才刚刚进入最惨烈、也最接近核心的中盘。熔炉熊熊,锻造远未结束。
同步辐射分析室的灯光彻夜未明。羊羽站在三维投影前,指尖划过空气中悬浮的晶体结构模型。每一次触碰,原子排列便如多米诺骨牌般连锁崩塌——正是实验舱内那场灾难的微观复现。
临界点在这里。他忽然停住,将一块碎片的数据流放大万倍。屏幕上,碳化硅晶格在应力下扭曲成诡异的螺旋状,不是材料强度不够,而是我们给了它错误的死亡方式。
林夕快步走来,军靴在地面叩出清脆的节奏。她手中平板上闪烁着财务部刚发来的红色预警:海纳要求三天内提交完整事故归因报告。
三天?材料组周工猛地抬头,防护面罩上还沾着爆炸残留的金属粉尘,同步辐射数据分析就要四十小时!
羊羽突然抓起实验台上的金刚石-碳化硅复合样本,在众人惊呼中狠狠砸向地面。样本弹跳着滚到墙角,完好无损。
看见了吗?他眼中燃烧着骇人的光,垂直加压会崩解,但冲击韧性超乎想象——我们一直在测试错误的失效模式!控制室骤然寂静,只有散热风扇的嗡鸣。
翌日清晨,海纳创投的黑色车队碾过研究所大门的警戒线。为首的审计总监徐峰西装笔挺,金丝眼镜后藏着鹰隼般的目光。
事故初发,现在审计完全没有必要,但我们必须跟进事故的因果,好决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徐峰对林夕说。
林夕突然推出一车冒着寒气的液氮罐:原始样本就在这里,零下196度保存。她直视审计官惊愕的眼睛,这都是造成事故的样本,你们可以看看,我们已经查到原因。
羊羽适时递上平板:或者您可以先看这个。屏幕显示着昨夜构建的相变模型,一段红色曲线正疯狂闪烁,海纳风控系统应该能识别,这是典型的资金链断裂预警信号。
徐峰的手指僵在半空。他看清了模型标注:若停止资金注入,前期投入将100%沉没;继续支持,则有67%概率在90天内突破热障阈值。
第三天的夕阳将测试场染成血色。羊羽站在全新设计的蜂巢结构热沉模块前,防护服右臂还缠着医疗组刚换的绷带——那是通宵调试设备时被激光灼伤的痕迹。
加载测试开始!随着周工的吼声,三十六个喷口同时喷射出蓝白色等离子流。监控屏上温度曲线瞬间突破3000K,新型梯度材料开始发出危险的橙红色光芒。
林夕突然按下紧急制动。她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走向炽热的模块,竟徒手拆下一块发红的测试单元。不够。她将烫伤的掌心展示给团队,真正的崩溃比这疼十倍——我们得模拟b区当时的绝境。
羊羽沉默地调出全息投影。爆炸前0.3秒的数据流在空气中重构,形成令人窒息的红色旋涡。那就把地狱再走一遍。他按下超载按钮,测试台顿时被刺目的白光吞没。
警报声中,新型热沉模块发出巨龙苏醒般的金属呻吟。监控屏所有参数飙红,但那个代表结构完整性的绿色指标——依然倔强地亮着。
当第五次极限测试结束时,晨光已渗进观察窗的防爆玻璃。横七竖八瘫坐在地的研究员们,此刻却盯着中央屏幕呆若木鸡——代表安全运行的金色光带,首次在模拟爆炸条件下稳定延续了整整十分钟。
我们...成功了?年轻的博士小陈声音发抖,手中的咖啡杯早洒了一半。
羊羽突然抓起消防斧劈向控制台!在惊叫声中,斧刃停在距离主按钮0.5厘米处。这才是真正的测试。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每个人,现在谁敢按下重启键?
死寂中,林夕染血的手率先拍在控制台上。接着是周工长满老茧的拳头,小陈颤抖的指尖,最后是整个团队山呼海啸般的怒吼。
重启的轰鸣声中,羊羽看向监控屏。那里不再有光滑的曲线,取而代之的是无数颤抖的锯齿——就像人类面对深渊时,始终不肯停止搏动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