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92章 寸锦寸心

第92章 寸锦寸心(1 / 2)

工坊的清晨总是来得特别早。卓玛站在染坊二楼的露台上,看着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晾晒架上那些五彩斑斓的丝线上。冰蚕丝在晨光中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像是把整个朝霞都织了进去。

卓总,样品准备好了。小杨在楼梯口轻声唤道。

卓玛转身时,晨风掀起她藏青色旗袍的一角,露出内衬上若隐若现的羽夕纹暗花。这是林夕特意为她设计的,说是要让谈判对手从第一眼就记住我们是谁。

样品室里,张师傅正戴着老花镜,用一把象牙小尺测量丝线的直径。比普通蚕丝细了三分之一,他头也不抬地说,但韧性反而强了两成。

卓玛接过那匹刚织好的样品,指尖触到丝绸的瞬间,一种奇异的温凉感顺着指尖蔓延。她将布料对着光线转动,原本素白的缎面上竟渐渐浮现出淡金色的羽状纹路,宛如朝霞中振翅欲飞的凤凰。

这是...

羊羽教授说的光敏蛋白张师傅难得露出笑容,冰蚕丝里天然含有的物质,遇到特定角度的光线就会显现图案。

小唐急匆匆推门而入:卓总,大都会博物馆的策展人提前到了!他们正在会客室...

会客室里,一位银发女士正俯身观察玻璃柜中的织机模型。听到脚步声,她直起身,深陷的眼窝里嵌着一双锐利的蓝眼睛。我是艾琳·冯·霍夫曼,她伸出手,没想到能亲眼见到传说中的活化石织机

卓玛注意到她手腕上戴着一只古老的景泰蓝手镯,纹样竟与蜀地出土的汉代织锦惊人相似。冯·霍夫曼女士对东方纺织史有研究?

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丝绸之路上的织物交流。策展人微笑时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不过你们这件羽夕纹,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蜀锦的认知。

她突然从公文包取出一个丝绒盒子,里面静静躺着一块巴掌大的残片。这是我从柏林纺织博物馆借来的,据说是八世纪吐蕃王朝的贡品。

卓玛接过残片,呼吸为之一窒——尽管颜色已经褪去大半,但那独特的十六层渐染技法,分明与羽夕纹如出一辙!

这不可能...张师傅一把抓过残片,手指颤抖着抚过那些几乎不可辨的纹路,羽夕纹是林夕教授和卓玛的共同心血之作...

除非,卓玛突然想起什么,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类似的工艺?

羊羽在实验室里,室内弥漫着冰片与乙醇混合的气味。老教授将残片放入光谱分析仪,屏幕上立刻跳出一组复杂的数据曲线。

有趣,非常有趣...他调整着显微镜焦距,这块残片的染料成分与我去年在羌塘发现的古植物化石高度吻合。

林夕正将残片照片与她拍摄的霞光照片进行比对。看这个过渡,她指着屏幕上重叠的色带,虽然残片褪色严重,但色谱分析显示原本的渐变规律与现代羽夕纹几乎一致。

卓玛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celeste发来的邮件附件里是一份刚公布的专利文件——罗伦佐团队竟然申请了多角度显色丝绸的欧洲专利!

他们怎么敢...小杨气得声音发颤,明明偷了我们的技术!

不,这很聪明。卓玛快速浏览着专利文件,他们绕开了具体纹样,转而申请丝蛋白光敏显影的工艺专利。如果我们想在欧洲生产冰蚕丝织物,反而可能侵犯他们的专利。

羊羽猛地合上显微镜:荒唐!冰蚕丝的光敏特性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他们凭什么...

因为他们在专利里添加了人工增强剂。卓玛指着文件末尾的技术流程图,把自然特性与人工处理捆绑申请,这是跨国企业惯用的生物剽窃手段。

实验室陷入沉默,只有光谱仪发出轻微的嗡鸣。窗外,暮色正将远山染成黛青色,宛如一幅正在褪色的水墨画。

我们需要更多证据。卓玛突然站起身,如果能够证明这种工艺在历史上早已存在...

艾琳轻轻叩响门框:也许我能帮忙。柏林博物馆的档案显示,这块残片来自二十世纪初德国探险家从西藏某座寺院带走的收藏品。

羊羽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寺院?具体位置有记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