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15章 百里画廊

第15章 百里画廊(2 / 2)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帷幕。第二轮是技术答辩,他们需要面对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团的严格质询。

答辩当天,会议室里气氛紧张而严肃。羊羽负责生态保护部分的讲解。他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上讲台,展示出湿地中发现的珍稀物种名录。刚一展示,一位生态学家便尖锐地提问:“你们的开发区域恰好是几种候鸟的觅食区,这不会对它们的生存造成影响吗?”

羊羽早有准备,他从容地调出详细的鸟类活动轨迹图,有条不紊地解释道:“根据我们三个月的追踪调查,这些鸟类主要在清晨和黄昏进行觅食活动。我们规划的开发区域,将严格限制在这个时间段的人流活动,并设置专门的观鸟屏障,最大程度减少对它们的干扰。同时,在生态技术应用和水土保持方面,我们规划建设沉砂池、植草沟,拦截径流泥沙,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推广‘桑树+草本绿肥’覆盖种植,减少裸露地表,进一步保护土壤生态。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我们将保留10%的原生植被斑块,作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设置人工鸟巢,吸引益鸟栖息,通过生物防治手段减少虫害,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在低碳循环方面,我们计划将桑枝粉碎后制作菌棒,用于香菇等菌类的栽培;废弃的桑叶经过发酵处理,制成有机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羊羽的发言逻辑清晰,内容详实,引起了评委们的强烈关注和浓厚兴趣。

紧接着,林夕应对了分区规划与文旅融合方面的质疑。她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前,微笑着说道:“我们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三个部分。生态修复区占全域面积的30%,范围主要集中在河道沿岸1公里的缓冲带以及陡坡地。在这个区域,我们将种植耐涝的桑树品种,并搭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起到稳固河岸的作用。同时,采用梯田式种植方式,有效防止坡地侵蚀,并间作紫穗槐,利用其固氮能力,保持土壤肥力。高效桑园区占全域面积的50%,主栽高产叶用桑,并配套种植果桑,提升产品附加值。种植模式采用‘宽窄行密植’,行距设定为1.5x0.8,并配套滴灌系统,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林下空间将种植耐阴药材,如黄连、重楼、白及、天麻、黄精、麦冬等,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一个评委专家忍不住大声叫好,随后突然意识到有些失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林夕微微点头,继续说道:“文旅融合区占全域面积的20%。在这个区域,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精心的节点设计。设置养蚕园、桑文化博览园,向游客展示养蚕结茧的全过程、桑蚕的悠久历史以及传统缫丝工艺体验,让游客深入了解桑蚕文化;打造采摘休闲带,设置果桑自助采摘区,让游客尽情享受采摘的乐趣,并配套桑葚酒庄,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沿着河岸铺设木质栈道,打造生态步道,串联起观鸟塔、湿地栈道等景点,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感受湿地魅力的绝佳体验。”

面对关于经济效益的质疑,羊羽再次走上讲台,镇定自若地讲道:“首先,我们将进行产业链的延伸,配套建设桑叶茶、桑葚干加工厂,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联合当地农户成立合作社,推行‘订单农业’模式,预计可创造5000+季节性岗位,涵盖种植、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有效带动当地就业。此外,这片50平方公里的桑园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年固碳量约1.2万吨,可参与碳交易,创造额外的经济收益。在投资与实施阶段,近期(1年)我们将完成河道修复、核心桑园种植及间作中药材的种植工作,并同步建成基础设施,完成道路铺设和灌溉系统的搭建。中期(2-3年),我们将重点完善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并积极申报生态农业旅游认证,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长期(4+年),我们致力于建立区域桑蚕品牌,推动碳中和示范区认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答辩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仿佛一场漫长而激烈的战斗。结束时,羊羽的衬衫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林夕的声音也变得有些嘶哑。但他们从评审团的眼神中,看到了认可的光芒,这让他们疲惫的身心得到了一丝慰藉。

最后一轮是商务谈判,直接与政府确定合同细节。令他们意外的是,谈判桌上不仅坐着政府代表,还有大地集团的张总——原来政府考虑让两家合作开发这个项目。

“两亿的投资可不是小数目,”王局长神情凝重,坦言道,“我们希望你们强强联合,共同推进项目,降低风险。”

张总得意地笑着,胸有成竹地说道:“我们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成熟的施工团队,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林夕和羊羽对视一眼,彼此心意相通。然后林夕坚定地说:“王局,我们的生态保护方案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团队执行。大地集团在上游项目中使用化学固沙剂导致二次污染的事故,让我们很难相信他们能胜任这样的生态工程。我们不能拿这片湿地的未来冒险。”

会议室里一时鸦雀无声,气氛变得格外紧张。张总脸色铁青,愤怒地反驳道:“那只是个意外!而且我们已经妥善解决了!”

羊羽趁机展示了一组数据,有力地说道:“我们2亿土地出让金已经全部到位,前3年3亿的开发储备金也已准备就绪。更重要的是,我们组建了国内顶尖的湿地生态修复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有信心、有能力独立完成这个项目。”

林夕也趁机向评委会出示了银行资信证明,进一步证明他们的实力。

经过三轮持续的艰苦谈判,最终政府决定单独与羊羽和林夕签约,但同时增加了几个约束条款:必须设立独立的生态监测委员会,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监测;每年要公开环境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如果三年绿化指标未完成,政府有权收回部分土地使用权。

签字仪式在市政府大厅隆重举行。大厅里灯火辉煌,气氛热烈而庄重。当羽夕文化传播集团法人代表签下自己的名字时,闪光灯亮成一片,仿佛在为他们的努力和坚持喝彩。王局长握着他们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这片湿地就交给你们了。记住,它不仅是一份宝贵的资产,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签约后的傍晚,夕阳如血,将落雁河的河水染成了一片金黄。羊羽和林夕再次来到落雁河大桥。远处的湿地在暮色中显得宁静而神秘,仿佛在诉说着无数的故事。

“三年时间,”林夕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们要让这片土地重现生机。”

羊羽轻轻点点头,目光中透着对未来的憧憬:“不止三年,是七十年,甚至更久。我们要在这里创造一个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百里画廊。”说着,他从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他们第一次考察时收集的湿地土壤样本,“这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林夕接过盒子,嘴角微微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也是我们证明商业与生态可以完美共赢的地方。”

落雁河的水静静流淌,宛如时光的长河,见证着两个年轻人与这片土地的庄严约定。远处的湿地上,一群野鸭腾空而起,向着绯红的天空展翅高飞,仿佛在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而羊羽和林夕,正怀揣着梦想与责任,踏上这段意义非凡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