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魏忠贤看着旁边内阁呈上来弹劾陆羽的奏折,心里满是无奈。主子扁担的意思很明显,现在这个锅他必须背。一个太监心腹,轻声说道:“千岁大人,这些都留中?蔡总兵的事情怎么办?”
抬起头,九千岁斜视身旁的人,看的他心虚的低压头,不敢面对。
叹了口气,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说道:“收起那些小心思,别忘了自己是什么人,主子是谁。我岁数大了,以后这内宫还得靠你们,这里的门道大着,需要你慢慢悟,不然是立足不了的。”
“多谢干爹赐教,可是儿子还是不太明白。”心腹慢性疑惑,如今大权在握,朝廷内外都是干爹的人,对付一个外臣不是手到擒来。
本想着当成接班人培养,现在看来还是缺少磨炼,压根不知道太监的权利来自哪儿。魏忠贤心里门清,那位金州的进士圣恩正隆,曾经机缘巧合之下又救了二皇子,陛下和各位娘娘们心里都感恩着,怎么会舍得处置。
此次事情,其实是陛下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对自己的警告。看看年后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是谁,就会明白皇帝的意图。
教育过心腹,魏忠贤继续处理奏折,每日海量的折子,根本忙不完。
朱由校在书房看着锦衣卫传过来的密信,登州一举一动他都知晓。没想到陆溟会以这种方式改革祖制,手段犀利又直击要害,关键没有暴乱、没有民怨,而且一下子解决缺粮缺饷的顽疾。
这一年陆羽25岁,天启24岁,二皇子6岁,时间是1628年天启八年。
水师舰队整合登州府的战舰,终于行成规模,实力提升一大截。淘汰的船只,正好派上用场,转为民用,负责来往山东半岛和皮岛。依靠海洋贸易,这里又迎来一波小繁荣,不少百姓都获得营生,得以补贴家用。
不过陆羽是使用主义者,因为他始终明白银子不能充当粮食,所以劝农才是重点。不过这个有巡抚张大人和知府主持,他只管理军屯的耕地。
六月初,陆羽带着两支水师舰队以及几十多艘商船,满载货物,北上皮岛。有了前几次的摸索,岛上的互市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朝鲜无论是宗室还是贵族都有人常驻,实在是大明的东西,太有性价比,转手卖到邻国倭寇就能有几倍的利润。要是没路子,在国内出售也有不错的收益。
现在唯一的缺陷是货物不够多,各方代表压根不能满足,所以这才有这一次数量庞大的船队。
想到张巡抚脸上和蔼可亲的笑容,陆羽就有些无语。这位大人估计压根没想到一次能收取三万两的税银。一年假如互市六次,那就能有二十万左右,这比登莱两府的财税收入都高。
而且别忘了,现如今登州刚经历改革,军饷少了有八成,估计光靠卫所的田税就能抵消。没想那小子一个简单的改变,带来的变化是这么大。南来北往的商贩刺激当地消费,肉眼可见,码头重新热闹起来,前有袁可立,后有他张铨。
日后回朝,遇到袁总督也能自豪地说上两句。就是那老家伙命好,有个好幺女,找了个好姑爷。在想想自家的犬子,有些头疼,文不成武不就,也是时候找个事情做一做。
几十艘大大小小的船只,航行在大海上气势恢宏。此时他身为主帅,可以悠闲地坐在船楼上品茶,思考后续的发展。
时隔大半年,重登皮岛,鳞次栉比的房子,拔地而起,述说这里的变化。坚固结实的码头,迎接船队的到来。
交易很顺利,带来的货物,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朝鲜的宗室和贵族只恨东西太少,分到的不够多。之前的经历告诉他们,只要有货在手就是钱。
至于陆羽居住的地方,不是因为有十来个威武的大兵站在门口,估计都能挤爆屋子。毕竟现在谁都知道,这里是他说了算,多或少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所以各种金银,美女都往这里送,最后实在没办法才让人站岗的,不然根本不得安生。
交易大会上,陆羽严肃说道:“互市基础是公平公正和信用,所以今后有人胆敢破坏其中规矩,不要怪我陆某人翻脸不认人。如果有人不信邪可以试一试,看看天涯海角本官能不能送你上路,天堂有路不走,地狱无门非闯,自作孽必不可活。”
环顾四周,又和大明这边的人说道:“也包括尔等,如果哪天你们发现我在其中落了好处,尽管拿。但是在我没动前,谁敢伸手就不要怪本官杀人,这里行的是军法,死几个人肯本算不上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