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时后,数据中心的屏幕上,一道清晰的绿色线条从基地能源核心区延伸出去,穿过层层时空壁垒,最终指向了百公里外的一处废弃天文台。
“反向追踪完成,对方的高维能量发射源头,就在青峰山废弃天文台。”林昭的指尖在屏幕上一点,天文台的三维模型立刻显现出来,上面标注着三个红色的能量节点,“这三个节点是高维能量的发射端口,采用三角形布局,能最大化能量覆盖范围。按照推演,它们下次启动的时间,还有4小时。”
赵锐站在旁边,看着屏幕上的模型,忍不住问道:“林队,我们现在就出发,直接端了他们的老巢不就行了?”
“不行。”林昭摇头,眼神坚定,“对方既然敢留下这么明显的线索,肯定有防备。而且,我们的目标不是摧毁发射端口,而是收集他们的高维能量数据,完善我们的高维模型。如果现在贸然进攻,只会打草惊蛇,让他们切断能量来源,我们之前的推演就前功尽弃了。”
苏晴补充道:“而且,根据林昭的推演,对方的发射端口只是‘中转站’,真正的高维群体还在高维通道里,摧毁中转站没用,反而会让他们提前发动更强的攻击。”
赵锐皱了皱眉:“那我们该怎么做?就眼睁睁看着他们发动第二次攻击?”
“当然不是。”林昭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我们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们想用群体幻觉收集我们的意识数据,构建针对我们的模型,那我们就利用这次机会,反过来收集他们的高维能量数据,构建属于我们的‘高维模型’。有了这个模型,我们就能精准预判他们的所有行动,甚至找到进入高维通道、反击他们的方法。”
他调出了一个新的界面,上面是一个复杂的球形模型,由无数个细小的光点和线条组成:“这是我初步构建的高维模型框架,核心是‘能量-意识’双轨体系。左边的光点代表高维能量特征,右边的线条代表意识波动规律。等我们收集到足够的数据,这个模型就能模拟出对方的能量传导路径、意识攻击方式,甚至他们的思维逻辑。”
为了让模型精准度达到预期,林昭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执行方案:“第一,苏晴负责改造基地的能量监测设备,把铱元素传感器和量子探测器结合起来,确保能精准捕捉到对方发射的高维能量数据,误差不超过0.01%;第二,赵锐带领战术小队,在基地三层和能源核心区布置‘意识锚点’——也就是带有每个人专属生物信号的金属牌,这些锚点能增强我们的意识稳定性,同时记录下幻觉攻击时的意识波动数据;第三,我留在数据中心,实时同步‘昆仑’的运算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动态调整高维模型的参数。”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苏晴突然想到,“对方的第二次攻击强度是第一次的三倍,而且能影响生理反应。就算我们有铱合金耳塞,也不能完全保证所有人都能抵抗住,万一有人在幻觉中受伤,甚至失去意识,怎么办?”
林昭早有准备,调出了基地的医疗系统数据:“我已经和医疗组沟通好了,他们会在每个楼层布置急救点,同时准备好‘意识唤醒剂’——这是我根据高维能量的特性,让化学实验室紧急调配的,能快速刺激大脑清醒,抵消幻觉带来的生理影响。另外,我在模型里设置了‘危险阈值’,一旦某个区域的人员意识波动超过阈值,‘昆仑’会自动触发局部声波干扰,强制中断幻觉。”
他的考虑周全到了极致,每个细节都覆盖到了,让赵锐和苏晴彻底放下了心。接下来,所有人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苏晴带着技术组改造监测设备,将铱元素传感器安装在每个通风口和电缆接口处,量子探测器则被布置在数据中心的顶部,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监测网。赵锐带领战术小队,在基地的关键位置埋下意识锚点,每个锚点都刻着队员的名字和专属生物代码,闪烁着微弱的蓝光。林昭则留在数据中心,不断优化高维模型的算法,确保它能在攻击发生时,实时处理海量的数据。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距离对方的第二次攻击,只剩下最后半小时。
基地里的气氛变得格外紧张,每个人都穿着战术服,佩戴着铱合金耳塞和意识唤醒剂,眼神里既有警惕,也有一丝期待。他们相信林昭的判断,也相信这套精心准备的方案能带来胜利。
林昭坐在主控台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屏幕上的高维模型已经进入了待机状态,只等数据的注入。他的脑海里,已经开始预演攻击发生时的场景:高维能量通过能源系统传导,激活隐藏的发射器,次声波带着意识共振信号扩散,引发更真实的幻觉,而他们的监测设备会捕捉到每一个能量波动,意识锚点会记录下每一次意识波动,最终所有数据都会汇聚到“昆仑”,让高维模型完成第一次迭代。
“还有十分钟。”苏晴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所有监测设备调试完毕,运行正常。”
“意识锚点布置完成,战术小队各就各位。”赵锐也汇报到。
林昭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所有人注意,保持通讯畅通,按照预定方案执行。记住,无论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都不要慌张——那只是幻觉。我们的目标不是抵抗幻觉,而是收集数据。”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像一颗定心丸,让所有人都镇定了下来。
突然,数据中心的量子探测器发出了一声轻微的蜂鸣。屏幕上,代表高维能量的红色线条,再次出现在了能源核心区的位置,正沿着电缆线路快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