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9101章 授时测象定乾坤—郭守敬传

第9101章 授时测象定乾坤—郭守敬传(2 / 2)

第一回邢台稚子观星悟道紫金山从师得真传

邢台县沣河畔的夏夜,萤火虫在芦苇丛间流转,与倒映在水中的银河交织成一片迷离的光海。总角之年的郭守敬常枕着草席卧于堤岸,任北斗七星的倒影在波光中碎成万千银鳞。某个建炎三年的秋夜,少年正默诵《周髀算经》,忽见紫微垣迸出一道金光,流星如着火的鹘鹰坠向西北方的卧牛岗。

翌日拂晓,郭守敬在河滩的淤沙中觅得块温热的玄石。这块泛着青铜光泽的陨铁重三斤八两,表面布满琴弦般的规整纹路——正是《禹贡》记载的天锡玄圭。他背着双亲将陨铁送入县衙铁匠铺,老匠人见石中嵌着晶亮的金属颗粒,连称此乃《梦溪笔谈》所述雷公墨。

熔炼那日,铁匠铺围满了看热闹的乡邻。当陨铁在焦炭中化作金红浆液,郭守敬突然夺过铁钳,将铜汁注入自制的陶范。待冷却后,竟得三尺矩尺,尺身天然呈现二十八宿星图,边缘刻度细如发丝。更奇的是,每当月圆之夜,此尺便与北斗第七星摇光同频共振。这个秘密后来被记载在《邢台县志·异闻录》中。

十五岁那年,河北大旱。郭守敬踏遍燕南九县,用陨铁矩尺丈量河道坡降。某日在钜鹿古泽,他发现唐代漕渠故道,连夜绘入《燕南水利形胜图》。图中不仅标注三里七分落差,更首创分层设色法显示地势起伏,朱砂绘制的分水岭恰似展翅玄鸟。

当这幅绢本彩图展现在回乡省亲的刘秉忠面前时,这位紫金山学派宗师的手指在大陆泽位置微微颤抖。《水经注》云洨水东径广阿泽,尔竟寻得郦道元未载的暗河!大儒掀髯长叹,此子胸中自有沟壑,他日必为禹稷之才!

当夜,刘秉忠在星月下考校少年。问及勾股测望,郭守敬以十二根蓍草演示《海岛算经》诸术;论到天象推演,他取陨铁矩尺测量北辰高度,竟与师父携带的莲花漏完全吻合。刘秉忠当即解下腰间和田玉璜:明日随我上紫金山。

紫金山书院坐落在太行余脉的玄武岩台地上,藏书阁中同时供奉着《尚书·尧典》与托勒密《圣大论》。郭守敬在此经历了三年淬炼:清晨随张文谦研习《营造法式》,午后跟王恂推演《缉古算经》,深夜则独对西域星图验证《宣明历》。

某个冬至前夜,他突发奇想将波斯漏刻与中原圭表合制。取铜壶刻漏的恒定流速,配合圭表投影的移动规律,创造出能同时显示太阳历与太阴历的天地仪。当仪器在冬至日准确报出朔望时刻,刘秉忠抚着仪器的青铜晷针感叹:昔僧一行造黄道游仪,今汝此器可称乾坤定辰仪

最令人称奇的是仪器的报时装置。郭守敬在铜壶底部镶嵌磁石,使铁制浮箭随月相盈亏自动调节流速。这个巧思后来被马可·波罗记入游记,誉为能感知月亮呼吸的机械。

至元三年春分,二十岁的郭守敬跪别恩师。刘秉忠取出用九重绢包裹的《璇玑图》,卷首的浑天仪纹样在朝阳下泛着幽蓝光泽。此图传自宇文恺,经一行禅师增补,今付汝手。展开三丈长的绢本,但见赤道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与黄道斜交的曲线间密布着楔形文字与梵文标注。

看这里,刘秉忠指着北斗杓柄的开阳星旁,此处空缺的坐标,待汝四海测验后补全。又翻到卷末《仪象法式》篇,指着某处破损:昔张衡制浑天,今望汝续绝学。大都司天台尚缺镇台之宝,当造新仪以应天象。

郭守敬郑重收下祖图,从行囊取出改进的天地仪回赠。当仪器的铜环在晨风中转动,投射的日影正落在《璇玑图》的地中阳城刻度。这个巧合让师徒二人相视而笑,仿佛看见跨越时空的智慧接力。

下山的青石阶上,郭守敬回望书院飞檐。怀中的陨铁矩尺突然微震,北斗七星正从紫金山巅缓缓移向大都方向。他不知此行将开启中国天文史的新纪元,更不会预见十年后自己制作的简仪,将比第谷的同类仪器早三百年达到弧秒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