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官功臣。功臣子孙,宜加优待......
每写一策,他都详细阐述实施方略。写到均科差时,他特别强调:今扑买之制,最为害民。宜速罢之,恢复常制。
当写到务农桑时,他忆起当年在开州劝课农桑的景象,不禁长叹: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今中原疲敝,宜轻徭薄赋。
完成十策时,已是黎明。耶律楚材将奏疏交给耶律铉:待我去后,呈交朝廷。又取出珍藏的《西征庚午元历》手稿:此历法可传后世。
五月十四日清晨,耶律楚材沐浴更衣,端坐榻上。他让家人取来成吉思汗所赐宝剑、窝阔台所赐官服,整齐摆放面前。
我本契丹遗族,幸遇明主,得展抱负。虽未能尽如人意,然保全生灵、延续文脉之事,亦足以告慰平生。
他最后望了一眼窗外的蓝天,低声吟诵自己的旧作:
破碎山河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声音渐微,这位一代名臣溘然长逝,享年五十五岁。
消息传出,举国震动。蒙古诸王、百官士庶痛哭失声。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许多普通百姓自发戴孝,如丧亲戚。
在燕京,商人罢市,工匠停工,学子绝音乐,以此悼念这位保护过他们的贤相。编修所的学者们聚在一起,回忆耶律楚材抢救典籍的往事,无不潸然泪下。
真金太子闻讯,从和林疾驰而至,抚棺痛哭:天不欲平治天下耶?何夺吾先生之速也!
最令人意外的是,曾被耶律楚材多次谏阻的察合台亲王,也派使者送来祭文:先生在世,吾常厌其直言。今先生逝,乃知直言之贵。
乃马真后迫于舆论压力,下令厚葬。但奥都剌合蛮暗中阻挠,企图降低葬礼规格。这时,一向沉默的拖雷王妃唆鲁禾帖尼站出来说话:耶律相公三朝老臣,理应厚葬。这才使葬礼得以顺利进行。
下葬那日,送葬队伍绵延十里。有中原儒生,有蒙古那颜,有西域工匠,有契丹故旧。他们来自不同民族,却共同哀悼这位超越民族界限的贤相。
在整理遗物时,人们发现耶律楚材家无余财,唯琴砚十余张,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他生前所用衾枕,竟然打着补丁。目睹此景,就连奥都剌合蛮的党羽也不禁汗颜。
耶律楚材去世后,他预言的祸乱果然发生。由于扑买制盘剥过甚,中原民变四起。乃马真后执政五年间,大蒙古国政事日非。直到贵由汗即位,才重新起用耶律楚材推荐的儒士,逐步恢复其制定的制度。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追赠耶律楚材为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他推行的许多政策,特别是中书省制度和科举制度,成为元朝的立国基础。
在燕京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内,后人设立耶律楚材祠。祠中悬挂着他临终前所书对联:
得士则昌,失士则亡,古今至理;
利民者荣,害民者辱,天地公心。
这副对联,道尽了他一生的政治理想。
明初修《元史》,在《耶律楚材传》后论赞:
耶律楚材以一书生,孤立于朝堂之上,欲化征伐之世为礼乐之邦,其志可谓大矣。观其止杀戮、兴文教、定制度,所全活者不知几千万人。虽功业未竟,然开太平之基者,实自耶律楚材始。
三百年后,清乾隆帝巡幸北京,特往耶律楚材祠祭拜,赋诗赞曰:
辽金世胄侍元廷,济世贤良惟耶律楚材。
一言止杀功难没,万古流芳誉自彰。
历史的尘埃落定,耶律楚材这个名字,作为乱世中的文明守护者,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他的理想,虽未能在生前完全实现,却如暗夜中的明灯,照亮了后来者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