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1009章 开科取士兴文教 尊孔崇儒立太学

第1009章 开科取士兴文教 尊孔崇儒立太学(1 / 2)

太宗七年(1235)春,哈拉和林的万安宫内正在进行一场关系文明存续的辩论。耶律楚材手持玉笏,面对以别勒古台为首的蒙古贵族的质疑,神色坚定如磐石。

陛下!别勒古台声若洪钟,我蒙古以弓马取天下,今中书令欲行汉法,开科取士,岂不是要让我勇士子弟去学南人那套虚文?

窝阔台端坐金椅,目光投向耶律楚材:中书令有何话说?

耶律楚材出列,不疾不徐:臣闻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今陛下既得中原,若欲长治久安,非用儒士不可。

他展开手中的《奏请开科取士疏》,朗声诵读:

夫儒者之学,始于格物致知,终于治国平天下。今四海初定,宜开科举,选贤任能。使天下士人知向学之方,怀进取之志,则教化可兴,太平可致。

别勒古台冷笑:那些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何益于国?

耶律楚材从容应对:昔唐太宗开科取士,得房玄龄、杜如晦,遂成贞观之治;宋太祖礼遇儒生,用赵普、薛居正,乃开太平盛世。今若得贤士辅政,何愁天下不治?

这场辩论持续了三日。耶律楚材深知,这不仅是政见之争,更是文明存续的关键。他夜观天象,见文昌星明亮异常,知是推行文教的良机。

终于,窝阔台被说服了:准卿所奏。然此事关系重大,卿当慎行之。

耶律楚材立即着手筹备。他首先在燕京设立编修所,任命儒士梁陟、王万庆主持,编纂《五经要义》作为科举教材。在平阳设立经籍所,刊印《论语》、《孟子》等经典。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奏请设立译经所,将儒家经典译为蒙古文,使蒙古贵族也能理解中原文化。

一日,年轻的那颜怯的不花来到编修所,见满屋书籍,好奇地问:这些书有何用处?

耶律楚材取出一部新刊的《大学》,用蒙古语解释:此书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譬如这句明明德,就是要发扬光明的德行。

怯的不花若有所思:原来汉人书中也有这等道理。

太宗九年(1237)春,戊戌科举在燕京、太原、真定等十地同时举行。这是蒙古立国以来的首次科举,吸引了四方士子。在燕京考场,耶律楚材亲自巡视。他看到许多考生衣衫褴褛,却神情专注,不禁想起自己当年参加金朝科举的情景。

考试题目是耶律楚材亲自拟定的《问王霸之辨》。这个题目既考察士子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又切合蒙古统治的现实需要。

在阅卷过程中,耶律楚材发现一份见解非凡的试卷。考生在文中写道:

王道以德,霸道以力。然德力相须,犹阴阳之互根。今宜以力定天下,以德守天下。

耶律楚材亲自面试这位名叫杨奂的考生:你文中言德力相须,何以见得?

杨奂从容应答:昔汉高帝马上得天下,不能用马上治之。今大蒙古国武功赫赫,若欲传之万世,必行仁政,施教化。

耶律楚材大喜,擢为甲等。这次科举共录取儒士4030人,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元初名臣:杨奂任河南路征收课税使,政绩斐然;张文谦官至中书左丞,参与制定朝仪;窦默成为名医,着《标幽赋》传世。

然而,耶律楚材的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科举过后,别勒古台在狩猎时向窝阔台进言:陛下可知,那些中举的儒生,都在暗中结社,议论朝政?

窝阔台召耶律楚材询问,耶律楚材坦然相对:士人议论政事,正是关心国家的表现。昔子产不毁乡校,故能闻过则改。今陛下若广开言路,必能集思广益。

为进一步推行文教,耶律楚材奏请尊孔崇儒。窝阔台问:孔子何如人?

耶律楚材整肃衣冠,郑重回答:孔子,天地之纲常,生民之司命。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

他详细解释: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使先王之道昭明于世。其教人孝悌忠信,实为治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