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2305章 七疏让国(1596-1606)

第2305章 七疏让国(1596-1606)(1 / 2)

万历二十四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十月刚过,怀庆府已飘起细雪。郑王府内,朱载堉守在父亲病榻前,手中的药碗微微发颤。朱厚烷的呼吸细若游丝,这位历经沧桑的老王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紧握着儿子的手。

“堉儿...”老王爷艰难地开口,“郑藩重任...今后就要...”

“父亲放心。”朱载堉轻声回应,却避开了继承的话题。他知道父亲未尽之言,但他心中早已有了决断。

十一月丙辰,朱厚烷薨逝。按照《皇明祖训》,作为嫡长子的朱载堉理应承袭郑王爵位。消息传出,怀庆府的士绅百姓都在期待新王的继位大典。

然而,就在丧礼结束后的第七日,朱载堉做出一件震惊朝野的事。他独自走进书房,焚香沐浴后,提笔写下了第一道《让国疏》。

“臣载堉谨奏:臣父既薨,理当嗣爵。然臣自幼钻研律历,志在学术。且思太祖封建本意,在择贤能...”字字恳切,句句真诚。

奏疏送出后,立即在宗室中引起轩然大波。族老们纷纷登门劝谏:“世子乃嫡脉正统,岂可轻让?”

“那朱载玺乃是诬告先王之人的子孙,若让其得爵,岂不令先王在九泉之下寒心?”

朱载堉平静地听着众人的劝说,待众人说完,他才缓缓开口:“昔日光武帝不计前嫌,方得天下归心。载玺虽出自旁支,然年少聪慧,品行端正。且当年之事,与他何干?”

三个月后,朝廷的批复尚未到来,朱载堉又上了第二道奏疏。这次他提出了更具体的理由:“臣近年来潜心着述,《乐律全书》尚未完成。若承王位,必为政务所扰,恐难竟其功。”

这道奏疏在京城引发了更大的反响。南京都察院御史王国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郑世子让国之举,旷古高风,可比夷齐。其志不在封爵,而在千秋。”

然而,礼部对此事持谨慎态度。尚书罗万化在朝议时表示:“宗室承袭,事关国体。若开此先例,恐致诸藩效仿,滋生事端。”

于是,朱载堉的奏疏被留中不发。

接下来的四年间,朱载堉又连续上了四道让国疏。每一道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他的理由:从个人志趣到国家大义,从学术研究到宗室改革。他的坚持开始打动一些朝臣,但也引起了更多非议。

万历二十八年的一个春夜,朱载堉正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封朱厚烷生前未寄出的奏疏草稿。上面写道:“臣观当今宗室之制,徒耗国帑,无益社稷。宜择贤能,量才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