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2105章 应天旋风(1569-1570)

第2105章 应天旋风(1569-1570)(2 / 2)

海瑞在拙政园设立临时公堂,将戴氏弹章与万民状并悬于壁,任百姓评说。某老妪颤巍巍呈上被毁的青苗,他当即带着证物直奔南京都察院,在百官面前展开血书:“请诸公看看,这‘刁民’二字如何写法!”

这场风波中,最戏剧性的当属他与王世贞的交锋。这位文坛盟主在弇山园设宴调解,席间指着一盘鲥鱼笑问:“刚峰兄可知此鱼离水即死?”海瑞正色答:“瑞只知民如池水,官似游鱼。”说罢自取干粮,在满座缙绅呆滞的目光中策马而去。

挂冠明志:告养病疏里的悲怆。

隆庆四年秋,海瑞的《告养病疏》震惊朝堂。这道写于苏州寒山寺的奏疏,既无病痛呻吟,也不辩白冤屈,而是系统阐述治国理念:

“今江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瑞每见老农跪献新谷,恍见太祖‘尔俸尔禄,民脂民膏’训诫。今言官谓瑞‘苛激’,然不苛不能破百年积弊,不激难醒醉生梦死之人...”

文中详细列举改革成果:清退豪强田亩百万,减免苛捐杂税二十七项,平反冤狱四百余起。最后笔锋陡转:“若以为罪,乞斩臣头以谢乡绅;若以为功,请颁新令以惠黎庶。臣宁学比干剖心,不效张禹尸位。”

挂冠那日,他在巡抚衙门植柏树一株,将官印悬于树梢。应天十府百姓闻讯,在长江两岸摆下万民伞阵。有个松江老农追出三十里,塞给他一包新米:“海公收下,这是您帮小民要回来的田里长的!”

去后余波:朱门与寒门的对望。

海瑞离去后,江南出现奇异景象:一方面士绅欢呼“瘟神已去”,重修园林大宴宾客;另一方面,民间悄悄兴起“海公祀”,百姓将他颁发的田契拓本供奉在灶神旁。

徐阶在回忆录中写道:“海瑞刚峰非与人为难,乃与千年积弊为难。”曾弹劾他的戴凤翔,晚年却在家训中叮嘱:“子孙为官,当知海瑞之清不可及,然其刚不可学。”

最令人唏嘘的是,海瑞改革期间整理的《均田册》《赋役则例》,后来被张居正改为《一条鞭法》推行全国。那些曾经痛骂他的江南乡绅,在万历清丈时才发现,相比海瑞的雷厉风行,张太岳的举措其实温和得多。

当海瑞的孤舟驶离燕子矶,他打开行囊检视:除却官袍印信,只有三样物件——母亲所织的吉贝布、南平教谕时的标准弓、还有一包松江新米。江风吹动他斑白的鬓发,这个曾经让江南颤栗的巡抚,此刻正如他诗中所述:“来时清风两袖,去时明月孤舟。”

而在北京紫禁城,隆庆帝正对着《告养病疏》发怔。司礼监太监发现,奏疏末尾有被泪水晕染的墨迹,那正是“苟利社稷,生死以之”八个字——这滴不曾落在江南土地上的泪,最终化作史书上最坚硬的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