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临终遗训气壮山河(1648)
永历二年的端阳节,石柱的空气中弥漫着不同寻常的凝重。七十五岁的秦良玉清晨即起,命侍女为她换上那身已经洗得发白的战袍。铜镜中的老帅银丝如雪,唯有那双眼睛依然锐利如鹰——那是历经浑河血战、京师保卫战、西南平叛等大小百余战后沉淀下的光芒。
忠魂碑前,最后一阅。
忠魂碑前,三千白杆兵肃立如松。这些士兵中,有跟随她四十年的老兵,也有刚接过父辈白杆枪的少年。他们惊讶地发现,老帅今日竟命人抬出了那柄久未使用的偃月刀。
秦良玉扶着忠魂碑缓缓站起,碑身上“兄弟骨埋北地,妾心已随浑河冰封”的字迹已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她的目光掠过每一个士兵的脸庞,声音苍老却依旧铿锵:
“四十九年前,我在此送别兄长北上。二十年前,我在此为浑河英魂立碑。今日...”她顿了顿,突然提高声量,“今日,老身要在此与诸君诀别!”
全场震动。不等众人反应,她忽然跃上战马——这个动作让所有人心头一紧,要知道她已经三年未曾骑马了。
但见老帅策马驰过军阵,突然挥起偃月刀,寒光闪过,帅旗应声而断!绣着大写的“秦”字旗帜飘落在地,她勒马立于旗下,声如洪钟:
“大明山河未复,诸君继续死战!老身去后,不必举丧,不必立庙,只需记住——白杆枪指向处,便是大明疆土!”
全场将士齐跪,哽咽不能成声。老兵们记得,这面帅旗曾飘扬在浑河岸边,曾屹立在广渠门外,如今却...
遗言如铁,丹心似火。
五月二十日清晨,秦良玉将麾下主要将领召至病榻前。她强撑病体,口述最后一道军令:“其一,石柱兵权交由马万年执掌;其二,白杆兵永世不得降清;其三,若永历帝有难,当倾全力相救。”
说到此处,她突然剧烈咳嗽,侍从急忙递上参汤。她却挥手推开,用尽最后的力气说道:“吾辈武人,死生事小,失节事大。记住——宁死荒徼,无降胡虏!”
这八个字,她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像刻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随后,她要来纸笔,颤巍巍地画下最后一道防线图——那是石柱周边三处可长期坚守的险要据点。
末了,她望向北方,喃喃道:“可惜...老身终究...看不见中原光复...”
清贫入殓,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