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600章 传奇高僧鸠摩罗什:丝路佛光与译经传奇

第600章 传奇高僧鸠摩罗什:丝路佛光与译经传奇(2 / 2)

中期生涯:长安译主(385-413)

385-401年被困凉州十七年。期间,他为吕光及其后继者担任军事、政治顾问,虽非本愿,但得以观察和体验乱世的人情世故。同时潜心研修汉语和汉族文化。这段“蛰伏期”使他从一个西域高僧,转变为一个深刻理解中土文化语境的思想家,其译经的“信达雅”与此段经历密不可分。

401年58岁后秦君主姚兴发兵攻伐后凉,后凉投降。同年十二月二十日,鸠摩罗什被迎请至长安。姚兴崇信佛法,以国师之礼待鸠摩罗什,开启了佛教译经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

402年姚兴请鸠摩罗什入住逍遥园西明阁(后改为大寺,即草堂寺前身),组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支持的官办译场。率僧众八百至三千人开始大规模译经。首译《阿弥陀经》。国家译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佛教译经从私人、零散走向了国家化、系统化。

403年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即《大品般若经》)《百论》等,系统引入大乘般若经典。

404年应僧睿之请,重新译出《众经目录》。同年译《菩萨藏经》。对汉地经典目录学有所贡献。

405年后秦皇帝姚兴敬仰其才华,唯恐法种无继,强赐十名宫妓,逼迫其再次”破戒”。鸠摩罗什被迫迁出僧坊,别立廨舍。第二次被迫破戒,对其个人名节造成更大损害。但他以“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自喻,告诫弟子应学习其法,而非其行。

406年63岁译出《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自在王菩萨经》等核心大乘经典。《法华经》和《维摩诘经》成为后世中国佛教影响最深远的经典之一,其译文优美流畅,极具文学价值。

407-409年译出《中论》《十二门论》《成实论》等重要论着。《中论》《十二门论》与《百论》并称”三论”,是三论宗的根本依据;《成实论》则演变成成实宗。

约408年弟子僧肇将其师所传般若思想整理成《肇论》,标志着中国僧人开始独立消化并创造性地发展般若性空学说。

410年天竺僧人佛陀耶舍被迎至长安,鸠摩罗什助其译出《十住经》等,现了其不计门户之见,广弘佛法的胸襟。

412年译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金刚经》)。此译本成为后世最流行、最具影响力的《金刚经》汉译本,尤其对禅宗影响巨大。

晚期与圆寂

413年(东晋义熙九年)四月十三日,于长安圆寂。临终前发愿:若所传经典无误,焚身后舌不燋烂。在逍遥园依佛制火化,薪灭形碎,唯舌不坏,成为其译经事业真实不虚、流传千古的象征。葬于草堂寺,建鸠摩罗什舍利塔。

鸠摩罗什的一生,以58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龟兹-凉州)是作为一位天才学僧的成长与积累期;后期(长安)则是作为一位伟大译经师的辉煌绽放期。尽管个人生活屡遭政治力量的摧残,但他将毕生所学倾注于译经事业,其译作奠定了中国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至今仍是汉传佛教最依赖的经典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