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利益共同体(2 / 2)

所以说,易中海每天挂在嘴上的“尊老敬老”或“尊老爱幼”不过是他用来控制四合院住户的道德工具。

事实上,易中海的这套很奏效。

在原剧中,傻柱不就有样学样的将易中海供养起来了吗?

不仅给易中海养老,连刘海中和阎埠贵他们都被傻柱养起来了。

而聋老太太一个孤寡老人自然是乐见其成。

她最大的依仗就是年龄最大,而且是南锣鼓巷唯一的五保户。

就凭这两样,谁都惹不起。

年龄大是天然的优势,就连起风后当上了工人纠察队专案组组长的刘海中也惹不起。

在原剧中,聋老太太砸了刘海中家的玻璃,还闯进他家一顿打砸,刘海中也只能躲着,不跟她硬扛。

“老太太我惹不起。”

“哎呦,这老太太咱们可惹不起,要不然咱们得赔她棺材本。”

这是剧中刘海中两口子的原话。

一是,跟聋老太太较劲,搞不好,真要赔她棺材本,这谁乐意啊?

二是,欺负老人家的名声,谁都不敢担,还要不要做人了?

包括在后世,一个老人撒起泼来,连民警都感到束手无措。

七老八十的,难道将她抓进去?

正好,有人养老了。

聋老太太还有一个依仗,就是五保户。

对于五保户这个身份,绝大多数的人都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过年过节的时候,街道办王主任会提着礼品前来慰问聋老太太。

这样一来,至少在这些住户眼中,五保户这个身份是了不得的身份。

也别怪这些住户们搞不懂五保户的意思,1960年的时候,全国文盲率约为65%。

什么意思?

就是说,全国有一大半的人连字都不认识几个,你指望他们能搞懂一些政策相关的东西?

在这个时候,一个初中生都算是文化人了。

所以每次易中海一提到聋老太太,大家的眼中都是敬畏。

是真的搞不懂。

易中海孝敬聋老太太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要借聋老太太的势,巩固他一大爷的地位,而聋老太太则需要易中海两口子服侍她。

双方强强联合以后,易中海开始拿“尊老敬老”、“做人不能太自私,做人不能光为了自个儿”、“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周全的子女”等这套说辞对傻柱和全院人进行pUA,而他在其中就扮演了一个大家长的角色。

当然,他们这个利益共同体,不仅仅只有易中海一个人发挥了作用,基本上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

遇到不服管的人,易中海就道德绑架,拿着集体荣誉说事,鼓动全院人共同施压。

贾张氏则撒泼打滚,将水搅浑。

不可收拾的时候,秦淮茹就卖惨博同情。

还不行的话,傻柱就上场了,直接武力镇压。

事情闹大了,就由聋老太太出手,稳定局面。

这一套下来,形成了一个无往不利的闭环。

真以为四合院的这些住户们都是傻子,都是傻子就活不到现在。

只是斗不过,也不敢斗。

光凭一个易中海,一个傻柱就能让他们够呛。

易中海是七级钳工,要给四合院的住户在厂里穿小鞋,再容易不过了。

而傻柱是八级厨师,每天抖勺就能让你受不了。

所以大家心里虽然知道,但是也只能忍气吞声。

张军当然知道刘婶在担心什么,他只是轻蔑的说道。

“刘婶,你不用担心,别看他们几个拉山头搞小团伙好像很牛逼哄哄的样子,其实也不过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