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 > 第4章 纳米材料覆剑身,强度韧性翻几番

第4章 纳米材料覆剑身,强度韧性翻几番(1 / 2)

黑风山脉异变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虚空能量裂隙扩张,侵蚀生物肆虐,更有不明势力趁火打劫。灵青盟外围警戒线压力骤增,求援的传讯符如同雪片般飞回总部。

盟主大殿内,气氛肃杀。

“根据前线回报,那些被虚空能量侵蚀的生物,形态诡异,物理防御极高,对常规五行法术有很强的抗性,而且攻击中带有空间撕裂和能量腐蚀特性,非常难缠!”负责情报的长老语气沉重。

“更麻烦的是那些趁机潜入的修士,行踪诡秘,手段狠辣,似乎对黑风山脉,尤其是百炼宗旧址极为熟悉,目标明确!”另一位长老补充道。

盟主看向凌皓和欧冶启:“凌长老,欧冶长老,黑风山脉事关虚空能量和上古炼炉,更与百炼宗道统息息相关,不容有失。联盟已派出增援,但敌人棘手,尤其是那些虚空侵蚀体,我们需要更有效的武器。”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凌皓身上。科学修仙创造过太多奇迹,这一次,能否在武器装备上,再次带来突破?

凌皓神色平静,心中却已飞速盘算。他看向欧冶启:“欧冶长老,我们之前改进的青锋剑,性能提升如何?”

欧冶启立刻回道:“按照凌大师您提供的‘定向凝固’和‘高压弥散强化’工艺,新一批青锋剑的强度、硬度和灵力传导性均有大幅提升,预计对常规敌人的杀伤力能增加五成以上。但是…”他顿了顿,眉头紧锁,“面对那些带有空间撕裂和能量腐蚀特性的虚空侵蚀体,恐怕…依旧不够看。它们的甲壳或能量护盾,似乎能扭曲攻击,常规的锋锐和坚硬,效果大打折扣。”

凌皓点了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虚空能量层级高于普通灵气,其侵蚀产生的生物,自然拥有一些超乎寻常的特性。

“看来,我们需要一点…非常规的手段了。”凌皓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或许,是时候启动那个还在实验室阶段的‘纳米材料覆层’项目了。”

“纳米材料?”欧冶启和众长老都露出疑惑的神色。这个词汇,比之前的“晶格缺陷”、“应力集中”更加陌生。

“纳米,是一种尺度单位,极其微小,约等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凌皓简单解释,“在这个尺度上,材料会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宏观状态的神奇特性。比如,极高的强度、奇特的催化性能、以及…对能量场,包括空间场的特殊响应。”

他转向欧冶启:“欧冶长老,还记得我们分析焚天锤时,提到的那个用于化解地心炎晶与九天流火属性冲突的‘梯度过渡层’吗?”

欧冶启立刻点头:“记得!凌大师您说那是一种成分和结构连续变化的薄层,巧妙地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融合在了一起!”

“没错。”凌皓走到主控光幕前,调出了一些复杂的分子结构模型和能量场模拟图,“我们可以将这种思路更进一步。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材料的宏观复合,而是要深入到纳米,甚至原子尺度,在剑身表面,构建一层具有特殊功能的‘纳米覆层’!”

他快速勾勒出设想:

“这层覆层,并非简单的涂层。它将由多种纳米材料按照精心设计的结构‘编织’而成。”

“第一层,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具有极高硬度和稳定性的纳米陶瓷材料,作为基础物理防护,抵御切割和冲击。”

“第二层,掺入对虚空能量有特殊亲和或排斥作用的纳米金属颗粒,干扰甚至偏转虚空侵蚀体的能量攻击和空间扭曲效应。”

“第三层,也是核心层,构建一个‘能量导流与放大网络’。这个网络由无数纳米级的、具有超导特性的灵纹构成,它不仅能将使用者的灵力毫无损耗地传导至剑刃,还能通过与剑身主体材料的协同共振,放大灵力的‘穿透’和‘震荡’效果,专门用于破坏那些能量护盾和诡异甲壳的内部结构!”

“整个覆层的厚度,将控制在微米级别,几乎不增加剑身重量,却能赋予其脱胎换骨的性能!”

这个设想太过超前,太过精细,听得众人目瞪口呆。在纳米尺度上“编织”材料?这听起来更像是神话,而非炼器!

“凌大师,这…这能做到吗?”欧冶启感觉自己的声音都在发飘。他毕生追求的,无非是将材料锤炼得更纯净,融合得更完美,何曾想过,还能在如此微观的层面,像绣花一样去“设计”材料的性能?

“理论上可行,但工艺是最大的挑战。”凌皓没有夸大其词,“我们需要一种能够精确操控纳米粒子,并使其按照预定结构进行自组装的技术。”

他带领众人回到新材料实验室,指向一台刚刚完成调试、造型更加精密、布满了各种喷嘴和能量束发生器的设备。

“这是‘原子沉积与自组装系统’。”凌皓介绍道,“它可以通过电场、磁场或者特定的分子间作用力,将气态或液态的前驱体材料,在基体表面分解,并引导生成的原子或纳米粒子,在设定的位置‘生长’出我们想要的结构。”

他选择了石铁那柄已经被分析透彻的青锋剑作为基体,开始了第一次尝试。

首先,是对剑身进行彻底的纳米级清洁和活化处理,确保表面没有任何污染物,并且有足够的活性位点用于后续材料的“生长”。

然后,启动“原子沉积系统”。特定的前驱体气体被注入真空腔室,在精密的能量束轰击下,分解成活性原子,并在预设的电场引导下,均匀地沉积在剑身表面,形成第一层致密的纳米陶瓷覆层。整个过程在“微观洞察镜”的实时监控下进行,确保覆层的厚度和致密度达到设计要求。

接着,更换前驱体,开始沉积第二层掺杂了特殊金属颗粒的覆层。这一层需要控制颗粒的大小、分布和浓度,以确保其对虚空能量的干扰效果达到最优。

最后,是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第三层——能量导流纳米网络的构建。这一次,使用的是一种液态的前驱体,其中包含了能够自组装成特定纳米灵纹的“智能分子”。在特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条件下,这些分子如同拥有了生命,开始在剑身表面自行组织、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肉眼完全不可见的能量网络。

整个覆层过程持续了将近六个时辰,对能量控制和环境稳定性的要求极高,不容有丝毫差错。实验室里鸦雀无声,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和光幕上数据流动的刷刷声。

当系统提示覆层完成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