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军都山之战(三)(1 / 2)

随着双方兵力投入增加。

军都山外围的土壤都快被血液染成了红色。

魏武军的十六卫虽然成军时间短,却表现出令人称赞的战场表现。

这个世界能顶着炮火作战的军队可不多见。

两边都在等着对方露出疲态。

可惜双方都是犟种。

前线都糜烂成这副样子了,士兵还是悍不畏死的往前冲。

死亡诞生的未必就是恐惧,也有可能是其它的附属品。

比如牺牲和勇气。

陌有童作为一线指挥官,即使被禁止直接参与战斗。

身上还是留下了不少伤口。

这是魏武丢失阵地之后,又反扑造成的。

如果没有火炮参与。

秦军和魏武都是当世第一的强军。

在兵力相等的情况下,大概率会是一个同归于尽的结果。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居庸关山势狭窄,无法容纳足够的火炮。

但是军都山可不一样。

这里地势开阔,随着后续的火炮运来,胜利的天平正缓缓的倒向秦军这边。

火器是改变世界的科技。

士兵个人的勇武依旧重要,却不再是战争里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未来的战争将从正面厮杀,转向后勤补给。

火炮的威力会越来越大,一直大到城墙失去保护的作用,士兵的勇气再也无法抵挡。

黑甲军在婆罗洲的战事描写很少。

只有前去支援的书院学生,带回来一些文字记录。

都是他们采访作战士兵的口述。

至于更高级的将领,一般不会打理书院学生,除非学生是女的,还很漂亮。

但是婆罗洲是真没几个女生愿意去。

那里是所有海外产出最大的地区,也是最肮脏和污秽的地区。

即使全区域都以高压的军事管理。

强奸和杀人的恶性事件依旧频频发生。

以至于学生和士兵,都是不允许单人出行的。

是真正的神弃之地。

德里一战,歼敌百万。

如此规模的战争,真正窥其全貌的,只有黑甲军高层和张渔歌。

当书院学生抵达婆罗洲的时候。

那里已经完成了军事管制。

尸体也被埋入了地下。

只有残垣断壁的城市在述说往日的辉煌。

歼敌百万是黑甲军独有的说法。

他们记录杀敌情况,从来不算被殃及的百姓。

也就是说,真实的数据还要更恐怖。

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历史学院的学生还没有估算出真正的结果。

死亡的人数已经涨到了数百万,最终结果谁也不知道是多少。

宁盛数学很好,心算能力在学院之中也是顶尖的水平。

张渔歌在婆罗洲杀了多少他猜不出来。

但是军都山死了多少人,宁盛能精准到个位数。

燕山攻城他只是一个万人队长,虽然伤亡惨重,却还是一个能接受的数字。

毕竟打残了队伍,就会进入轮换休息。

现在做到了秦军代理一把手。

所有士兵的死亡汇聚在一起,这个数字能把人吓死。

一个国家能供养的士兵十分有限。

大部分时候都是需要的时候,才会征调士兵作战。

战争结束就会遣散士兵,让他们回归农耕属性。

一支军队是否强悍,最大的评判标准就是它,是否一直维持编制。

正常来说常年有十万左右的精锐士兵,就能保证一个国家的基本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