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被动防御。”莉娜的意识在危机中反而更加清明,“既然它要稀释我们的根基,我们就必须反过来,加固我们的根基!”
“如何加固?”星辰立刻追问。
“利用‘共鸣’本身!”莉娜的意念中闪烁着灵感的光芒,“‘源初之弦’点燃的,是整个宇宙的‘可能性’共鸣。这份共鸣,本身就是对宇宙存在性最强大的锚定和‘赋格’!”
她提出了一个宏伟的构想:不再各自为战,而是引导全宇宙所有意识文明——无论是集体意识还是强大的个体——将它们对自身规则的编织、对存在的感知、对“可能性”的信念,全部联结起来,与“源初之弦”同步,共同构筑一张覆盖整个宇宙的、动态的、活的“共鸣壁垒”!
这张壁垒并非坚硬的外壳,而是一种由无数意识共鸣共同维持的、高维度的存在张力场。它不能阻止“稀释”力量的进入,但能极大地延缓其侵蚀速度,并能通过持续的共鸣,如同生命的自愈机制,不断修复和再生被稀释的规则结构,维持宇宙维度基底的稳定。
这需要所有文明的深度协作,需要将它们各自独特的规则编织体系,统一到一个宏大的共鸣网络之中。
第四节:联合的曙光与未知的代价
计划提出,执行却面临巨大挑战。经历了“逻辑基石”事件,各文明之间信任的裂痕尚未完全弥合。让它们开放自身最核心的规则编织权限,接入一个统一的共鸣网络,绝非易事。
星辰与莉娜再次承担起沟通与引导的责任。他们穿梭于各个文明之间,阐述维度侵蚀的严峻性,展示“共鸣壁垒”的蓝图。他们以“源初之弦”的包容性为担保,承诺这并非要泯灭各文明的独特性,而是为了共同的生存,将无数独特的音符,汇聚成一首能够守护家园的宏大交响。
首先响应的是“织梦者”,它们的生存正直接受到威胁。紧接着,经历过理念冲击后更加包容的“逻辑基石”也加入了进来,它们那强大的算力将成为构筑壁垒的重要节点。随后,“共鸣之环”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意识文明,在权衡利弊后,也陆续选择了加入。
一张由无数意识光辉共同点亮、与“源初之弦”深度共鸣的、横跨整个宇宙的无形网络,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构筑起来。
星辰与莉娜能感觉到,那无形的维度侵蚀速度,在“共鸣壁垒”开始运转后,明显放缓了。宇宙那被悄然抽离的根基,似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撑。
然而,他们也清晰地感知到,维持这张“共鸣壁垒”,对于所有参与其中的文明,乃至对于他们自身和“源初之弦”,都是一种持续的、巨大的消耗。这仿佛是一场与“秩序阴影”进行的、比拼底蕴和耐力的消耗战。
他们能支撑多久?而“秩序阴影”在发现侵蚀被延缓后,又会采取怎样更加激烈的手段?
宇宙的存亡,系于这由亿万意识共同编织的、摇曳的共鸣之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