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磨合的轨迹
时间在源生花园缓慢流淌,如同溪水冲刷着战争的棱角。星辰的修复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力量与这片圣地之间,存在着一种需要重新磨合的“轨迹偏差”。
当他试图引导生命能量滋养一株濒死的“月光蕨”时,他左眼的生命绿光温和而有效,蕨叶舒展,泛起微光。但当他下意识地调用右眼的数据分析能力,试图优化能量输送路径时,那银色的流光虽能精准指出植物脉络中的淤塞点,其自带的冰冷逻辑场却让敏感的月光蕨产生了排斥反应,新生的嫩叶微微卷曲。
这是最典型的冲突——效率与亲和,逻辑与本能。
星辰不得不学会“切换”与“屏蔽”。在接触这些纯粹的生命造物时,他必须极力收敛右眼的数据活性,甚至暂时“关闭”那部分感知,回归到最原始、最笨拙的情感连接。这让他进度缓慢,灵魂深处因力量抑制而感到憋闷,但他忍耐着。
莉娜始终陪伴在一旁。她不懂那些复杂的数据流,但她能感受到星辰的挣扎与努力。她会在他失败时,轻轻握住他的手,传递过一道纯净的生命暖流,抚平他力量的涟漪;也会在他成功让一小片土地重现生机时,露出毫不掩饰的、充满鼓励的笑容。她的存在,是星辰在数据冰冷与生命温暖之间保持平衡的“情感锚点”。
渐渐地,源生花园的复苏范围扩大了。从最初仅限星辰手掌触及的方寸之地,扩展到方圆数十米。新生的植物似乎也慢慢适应了他气息中那丝与众不同的“银辉”,不再过度排斥。一种脆弱的、局部的和谐,正在这片被划定的“隔离区”内艰难地建立。
第二节:深海的韵律与数据的破译
“利维坦”的注视,如同深海的背景辐射,持续而恒定。星辰早已习惯了这种被观察感。但某一天,当他静坐于一片新生的、散发着柔和荧光的“地衣毯”上,尝试进一步平复体内力量的冲突时,他捕捉到了一丝不同。
那不再是单纯的注视,而是一段极其微弱、却规律重复的“韵律”。它并非“古鲸之歌”那样充满力量、能干涉规则的存在,更像是一种…“呼吸”,一种古老生命无意识间散发的、蕴含着其存在状态基础信息的波动。
这韵律透过空间,直接作用于能量层面,细微得如同蛛丝,若非星辰此刻感知敏锐且内心相对平静,根本无法察觉。
他右眼中的数据流,几乎是本能地开始捕捉、记录这段韵律。与处理“档案馆”那些高度结构化、充满攻击性的数据不同,这段韵律庞杂、混沌,却蕴含着一种深邃的、源于生命本初的秩序感。
星辰心中一动。他没有试图去“理解”或“回应”,那无疑是冒昧且危险的。他只是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接收器”和“记录仪”,任由右眼的数据流被动地、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下这段来自深海的“生命基频”。
日复一日,他坐在那里,像一块吸收信息的海绵。莉娜虽然不解,但从星辰越发凝练平和的气息中,知道这对他有益,便默默守护,不予打扰。
当记录的数据量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变化发生了。不是星辰主动去破译,而是他意识深处那颗“数据种子”,似乎识别出了这段韵律的某种“基础属性”,自发地开始了比对与分析。
刹那间,星辰的“视野”变了。
他依旧坐在源生花园,但在他的感知中,脚下的大地、周围的空气、乃至遥远的天际,都浮现出无数细微的、不同颜色的“能量流线”。这些流线代表着“摇篮”星球基础能量的自然流向与节点。而其中,一道无比恢弘、蔚蓝色的、代表着海洋整体生命活动的能量脉络,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
“利维坦”那段细微的韵律,就像是一把钥匙,或者一个坐标,帮助他右眼的数据感知系统,完成了对“摇篮”星球基础能量场(至少是海洋部分)的“可视化”建模!
这不是控制,也不是连接,更像是一张…“实时能量地图”。
第三节:地图与伤疤
这张突如其来的“能量地图”,让星辰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摇篮”。
他看到了铁根林区域那如同钢铁根系般深深扎入大陆架、散发着稳固金光的庞大能量结构;看到了几条贯穿全球、如同星球血脉般流淌着的、蕴含着炽热与生机的地脉主通道;也看到了海洋深处,那如同星球心脏般缓慢搏动、辐射出无尽蔚蓝生命能量的、属于“利维坦”的模糊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