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212章 哥伦比亚 火锅飘香

第212章 哥伦比亚 火锅飘香(1 / 2)

飞机降落在波哥大埃尔多拉多国际机场时,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

史国栋拎着登机箱,跟着人流走出抵达大厅,一眼就看到了举着“史总”牌子的迈克尔。四十出头的迈克尔穿着熨帖的亚麻衬衫,晒得健康的小麦色皮肤,笑容里带着南美特有的热情,老远就伸出了手:“史总!可把你盼来了!这一路飞了快二十个小时,辛苦坏了吧?”

史国栋握住他的手,感受着对方掌心的温度,疲惫感消了大半:“迈克尔,好久不见!你这哥伦比亚话说得越来越地道了,差点没认出你。”他转头指了指身边的约瑟夫,“给你介绍下,约瑟夫,我的得力助手,这次特意带他来帮你,后续六十家店的运营他得多盯着。”

约瑟夫上前一步,用流利的西班牙语跟迈克尔打招呼:“迈克尔先生,早就听史总提起你,说你在哥伦比亚把川渝味道做得风生水起,很荣幸能和你合作。”

“约瑟夫先生客气了!”迈克尔爽朗地笑起来,接过两人的行李,“走,先去酒店放东西,我订了波哥大最有特色的餐厅,咱们边吃边聊。对了,史总,你绝对想不到,咱们现在的六家店,每天都在排队,尤其是周末,等位的客人能排到街角去!”

坐进迈克尔的越野车,史国栋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波哥大的街道干净整洁,彩色的殖民风格建筑错落有致,偶尔能看到穿着传统服饰的印第安人走过,空气中混合着咖啡香和街头小吃的味道。“这地方比我想象中繁华啊,”史国栋感慨道,“上次视频里看你拍的店铺周边,还没这么直观的感受。”

“那是当然!”迈克尔握着方向盘,语气里满是自豪,“哥伦比亚可是拉丁美洲第四大经济体,波哥大作为首都,更是金融和商业中心,消费能力一点不差。而且这里人特别爱吃辣,咱们川渝味道的鱼羊鲜火锅,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约瑟夫翻看着手里的资料,问道:“迈克尔先生,目前六家店的客群主要是当地人吗?有没有华人或者其他外籍人士?”

“都有!”迈克尔答道,“本地人占了七成,他们最爱咱们的麻辣锅底,说那种又麻又辣的感觉特别过瘾,还喜欢涮毛肚和黄喉,一开始还担心他们接受不了,没想到现在成了必点菜品。剩下三成是华人、留学生还有商务人士,他们总说吃到火锅就像回了家。对了,上周还有巴拿马的客人专门开车过来吃,说想在巴拿马也开一家加盟店呢!”

史国栋点点头,从背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次来,主要是落实六十家店的拓展计划。我看了你之前发的选址报告,西部沿海平原和马格达莱纳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交通也便利,是不是可以优先布局?”

“史总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迈克尔眼睛一亮,“我最近一直在跑这些地方,卡塔赫纳、巴兰基亚这些沿海城市,旅游业特别发达,外来人口多,对新口味的接受度高。而且那里的海鲜资源丰富,咱们的鱼羊鲜火锅可以就地取材,新鲜度更有保障。不过有个问题,这些地区的食材供应链还需要完善,尤其是咱们特有的火锅底料,运输成本有点高。”

说话间,车子驶入一条布满餐厅的街道,迈克尔停好车:“到了!这家店的bandejapaisa(paisa拼盘)是波哥大的招牌,史总你们尝尝本地特色。”

走进餐厅,浓郁的肉香扑面而来。找好座位坐下后,迈克尔熟练地用西班牙语点了餐,转头对史国栋说:“其实底料的问题我也琢磨过,咱们可以在哥伦比亚建一个生产基地,从国内进口核心原料,本地进行加工,这样既能保证味道不变,又能降低运输成本。我已经联系了几个本地的食品加工厂,下周可以去考察一下。”

“这个主意好!”史国栋赞同道,“核心技术咱们要牢牢抓在手里,但本地化生产是必然趋势。除了底料,像餐具、桌椅这些东西,也可以在本地采购,既能降低成本,还能带动当地就业,政府那边也会更支持。”

约瑟夫补充道:“我之前了解到,哥伦比亚承认双重国籍,而且如果父母持有长期居留签证,子女可以入籍。咱们后续拓展门店,肯定需要大量的本地员工,是不是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比如给优秀员工办理长期居留签证,这样能留住人才。”

“约瑟夫想得真周到!”迈克尔赞许地说,“现在店里的本地员工都特别用心,我专门从国内请了火锅师傅来培训,他们学东西很快,现在调锅底、片毛肚的手艺一点不比国内的师傅差。有个叫安娜的姑娘,现在是卡塔赫纳店的店长,管理能力特别强,上个月的营业额是六家店里最高的。”

这时,服务员端上了paisa拼盘,烤得金黄的猪肉、香糯的黑豆饭、炸香蕉片整齐地摆放在盘子里,香气扑鼻。史国栋尝了一口烤肉,肉质鲜嫩多汁,带着独特的香料味:“味道不错!不过还是想念咱们的火锅,晚上是不是可以去店里尝尝?”

“必须的!”迈克尔笑着说,“晚上咱们去波哥大市中心的旗舰店,让你看看咱们的火爆场面。对了,史总,还有个好消息,哥伦比亚旅游局上周联系我,说想把咱们的火锅店纳入本地的旅游推荐清单,他们说川渝味道已经成了波哥大的一张新名片了!”

吃完饭,三人直接驱车前往旗舰店。刚走到街角,就看到店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史国栋有些惊讶:“这都下午四点多了,怎么就开始排队了?”

“咱们店中午十一点开门,晚上十点关门,几乎全天都在排队!”迈克尔得意地说,“尤其是麻辣鱼羊鲜锅底,每天能卖出几百份。很多客人都是回头客,甚至会提前几天打电话预约。”

走进店里,热闹的氛围瞬间包裹了三人。红色的灯笼挂满天花板,墙上贴着川渝特色的剪纸,空气中弥漫着麻辣鲜香的味道。客人们围坐在火锅旁,一边涮着菜品,一边说说笑笑,不少本地人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着“好吃”“再来一份”。

“史总!”一个穿着红色工服的姑娘迎了上来,正是迈克尔提到的安娜。她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用中文打招呼:“我是安娜,早就听说您了,欢迎来到哥伦比亚!”

史国栋笑着回应:“安娜,辛苦你了!听说你把卡塔赫纳店管理得很好,真是年轻有为。”

安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都是迈克尔先生和中国师傅教得好。哥伦比亚人真的很喜欢火锅,很多客人第一次吃的时候,觉得又麻又辣很奇怪,但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了。我们还根据本地人的口味,做了一些小小的调整,比如把锅底的辣度分了五个等级,方便客人选择。”

“这个调整很有必要!”史国栋点点头,“餐饮要想走出去,既要保持原汁原味,又要因地制宜。咱们的核心是鱼羊鲜的搭配和川味的底韵,但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做一些灵活的调整。”

正在这时,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迈克尔连忙介绍:“史总,这位是哥伦比亚餐饮协会的主席费尔南多先生,他也是咱们火锅的忠实粉丝。”

费尔南多热情地握住史国栋的手,用带着口音的英语说:“史先生,您好!川渝味道真是太神奇了,我已经来吃过二十多次了!哥伦比亚人喜欢热闹、喜欢辛辣的食物,你们的火锅完美契合了我们的饮食习惯。我非常看好你们在哥伦比亚的发展,餐饮协会会全力支持你们的拓展计划。”

“感谢费尔南多先生的支持!”史国栋说,“我们计划在三个月内开设六十家门店,覆盖哥伦比亚主要城市和旅游景区,希望能让更多哥伦比亚人吃到正宗的川渝火锅,也促进中哥两国的饮食文化交流。”

费尔南多眼睛一亮:“六十家?这真是一个宏伟的计划!哥伦比亚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旅游业也越来越繁荣,人们对高品质餐饮的需求越来越大。你们的火锅不仅味道好,而且性价比高,肯定会大受欢迎。如果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比如营业执照办理、税收优惠等,我可以帮你们对接相关部门。”

“那真是太感谢了!”史国栋喜出望外,“目前我们在选址和供应链方面还有一些需要协调的问题,有您的帮助,相信进展会快很多。”

费尔南多笑着说:“没问题!明天我让助理联系你们,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给你们认识。对了,下个月哥伦比亚有一个国际餐饮博览会,我希望你们能参展,让更多人了解川渝味道这个品牌。”

“一定参加!”史国栋爽快地答应下来。

晚上回到酒店,三人坐在房间里开会。迈克尔拿出一份详细的拓展计划,铺在桌子上:“史总,约瑟夫先生,这是我制定的六十家店的布局方案。除了已经确定的波哥大、卡塔赫纳、巴兰基亚这些城市,我还计划在麦德林、cali这些中部高原城市布局,那里是科迪勒拉山脉的山间谷地,人口密集,经济也很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