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35章 巴基斯坦 清真为主

第135章 巴基斯坦 清真为主(2 / 2)

那天他站在伊斯兰堡新店的门口,看着店里满座的客人,有穿着军装的士兵,有戴着头巾的妇女,还有放学后来吃火锅的学生。

阿卜杜勒端来一碗刚煮好的火锅,笑着说:“史总,尝尝?这是我们新研制的清真番茄底料,很多巴基斯坦人都说,比麻辣的还好吃呢!”

史国栋夹起一筷子蔬菜,放进番茄锅里,入口时,酸甜的味道里带着一丝暖意。

他知道,这只是川渝味道在南亚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挑战,但只要守住“清真”和“味道”这两条线,就一定能把中国的火锅,带到更多巴基斯坦人的餐桌上。

伊斯兰堡的军供订单刚落地,史国栋就把目光投向了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

可刚带着团队抵达拉合尔,当地警察局长伊姆兰就给了他一盆冷水。

在警局的办公室里,伊姆兰指着墙上的地图,用马克笔圈出一片红色区域:“史总,拉合尔西部靠近印巴边境,有叛乱分子活动,上个月有家粮食超市被他们抢了三次,你们要在这边开店,风险太大。”

阿卜杜勒在旁边急得直搓手,转头对史国栋说:“史总,要不咱先放弃西部?就在东部开店,那边安全得很。”

史国栋却指着地图上的红色区域:“东部的商圈已经有三家本地餐厅了,我们要进去就得打价格战。西部虽然乱,但人口密集,而且没人敢在那儿开连锁餐厅,这是机会。”他顿了顿,“你帮我找个能跟叛乱分子搭上话的人,我要跟他们谈。”

阿卜杜勒想了半天,终于想起一个人:“伊克巴尔长老!他是西部最大的普什图部落长老,跟叛乱分子的头目马赫穆德是远亲,或许能帮上忙。”

两天后,在伊克巴尔长老的安排下,史国栋在拉合尔郊区的一个废弃仓库里见到了马赫穆德。

对方穿着迷彩服,腰间别着一把手枪,身后跟着两个端着步枪的随从,眼神里满是警惕:“史先生,我知道你在卡拉奇和伊斯兰堡做得很大,但在我这里,规矩得听我的。想开店,就得交‘保护费’,每月五万卢比,少一分都不行。”

史国栋没慌,从包里拿出一份预制菜清单和样品:“马赫穆德先生,五万卢比我可以给,但我有个更好的提议。我每月给你们提供五百份预制菜,有牛肉、鸡肉、蔬菜,都是清真的,保质期长,你们的人随时能吃。作为交换,你们要保证我的餐厅不被骚扰,也不能让其他人在我店附近闹事。”

马赫穆德愣了愣,拿起预制菜样品看了看:“你觉得我缺这点吃的?”

“你不缺,但你的兄弟们缺,”史国栋直视着他的眼睛,“我听说你们经常要躲在山里,食物都是过期的罐头,很多人吃了会拉肚子。我的预制菜安全、干净,还能加热即食,比罐头强多了。而且,我可以跟你签协议,只要你们守规矩,我就一直给你们供货。”

旁边的伊克巴尔长老也帮腔:“马赫穆德,史先生是真心想合作,不是来骗你的。他的预制菜连军方都在吃,肯定没问题。”

马赫穆德沉默了很久,突然笑了:“你们中国人很聪明,不像那些外国人,只会用枪说话。行,我答应你。但要是你敢断供,我会让你的餐厅变成废墟。”

就这样,拉合尔西部的第一家店顺利开业。开业那天,马赫穆德居然派了两个随从过来帮忙维持秩序,还特意叮嘱周围的商贩:“这是史先生的店,谁要是敢捣乱,就是跟我过不去。”

可没过多久,新的麻烦又找上门了。当地的一家本地餐厅老板哈米德,因为嫉妒“川渝味道”的生意,偷偷举报说店里的预制菜用了非清真的原料。

消息传出去后,一群民众围在店门口抗议,要求史国栋出示清真证明。

史国栋正着急时,巴希尔酋长突然从卡拉奇赶了过来。他手里拿着清真牧师出具的证明,站在店门口的高台上,用乌尔都语大声喊:“大家听着!史先生的餐厅每天都有三位清真牧师监督,所有食材都是清真的!我以巴希尔家族的名义担保,要是有假,我愿意赔偿所有人的损失!”

哈米德躲在人群里,想偷偷溜走,却被马赫穆德的随从抓了出来。

马赫穆德看着他,冷笑一声:“你想破坏史先生的店?也不问问我同不同意。”哈米德吓得连连求饶,最后不仅公开道歉,还赔偿了餐厅的损失。

解决了麻烦后,巴希尔酋长拍着史国栋的肩膀:“史先生,你现在可是巴基斯坦的‘火锅英雄’了!我昨天去拉合尔的市场,连卖菜的大妈都在说,中国火锅好吃又干净。”

史国栋笑着递给他一碗刚煮好的火锅:“这是我们新研发的清真咖喱底料,特意加了本地的香料,你尝尝。”

巴希尔酋长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好吃!比印度咖喱还香!史先生,你要不要考虑把预制菜卖到西亚去?我有个朋友在伊朗做食品生意,能帮你牵线。”

史国栋心里一动——之前他就打算以巴基斯坦为跳板,进军西亚市场。

他立刻拿出纸笔,跟巴希尔酋长商量起来:“要是能进伊朗,我们得先调整底料的口味,伊朗人虽然也吃辣,但更喜欢酸甜口……”

就在这时,阿卜杜勒拿着手机跑过来,兴奋地喊:“史总!好消息!卡里姆少校刚才打电话说,军方想跟我们长期合作,还要把我们的预制菜列入军供常规采购清单!”

史国栋接过手机,听到卡里姆少校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史总,士兵们都很喜欢你们的预制菜,尤其是麻辣牛肉味的。以后每个月,我们都要订十万份!”

挂了电话,史国栋看着店里满座的客人,心里满是感慨。从卡拉奇的“辣度考验”,到伊斯兰堡的“信任危机”,再到拉合尔的“博弈”,这六个月来的辛苦,在这一刻都有了回报。

傍晚时分,史国栋站在餐厅门口,看着夕阳下飘扬的中巴两国国旗,阿卜杜勒递过来一杯巴基斯坦的奶茶:“史总,接下来我们要开第68家店了,你想选在哪里?”

史国栋喝了一口奶茶,笑着说:“先去白沙瓦看看,听说那里的人也很能吃辣。等在巴基斯坦站稳了脚跟,我们就把川渝味道,带到更多的国家去。”

远处的街道上,几个穿着校服的巴基斯坦孩子,正围着“川渝味道”的招牌讨论着,脸上满是期待。

史国栋知道,这碗麻辣清真的火锅,不仅连接了中巴的味道,更连接了两国人民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