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24章 走进老挝 因地制宜

第124章 走进老挝 因地制宜(1 / 2)

史国栋站在万象凯旋门广场的露天咖啡座前,他的身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单薄。

他微微低着头,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半张被汗水浸湿的菜单,菜单的一角已经被揉得有些褶皱。

六月的湄公河平原,骄阳似火,仿佛是一口被烧得通红的铁锅。热浪滚滚,即使有偶尔吹过的穿堂风,也带着一股灼人的甜腥气,让人感到有些窒息。

然而,史国栋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在这炎热的天气上,他的鼻尖似乎萦绕着一股来自千里之外的香气。

那是重庆巷子里特有的牛油翻滚的焦香,是他熟悉的味道,是他思念的味道。那股香气在他的记忆中萦绕不去,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乡的火锅,想起了和朋友们一起围坐在火锅旁,大快朵颐的场景。

\"史总,老挝人连小米辣都要蘸鱼露吃。\"林薇把冰镇柠檬茶推过来,玻璃罐外壁的水珠在红木桌上洇出深色花痕,\"昨天直营店试营业,三十桌客人里,有十七桌把九宫格火锅改成了清汤锅底。\"

史国栋缓缓地抬起头,目光穿过熙熙攘攘的广场,落在了对面那座充满异域风情的法式建筑上。

阳光洒在米白色的廊柱上,使得它们显得格外明亮,而那攀援其上的三角梅更是开得如火如荼,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

三个月前,当他签下租约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想象着川渝火锅那浓郁的香气和蒸腾的热气,将如何在这座东南亚小城中掀起一股热潮,吸引无数食客前来品尝。

然而,此刻当他凝视着菜单上那“冬阴功汤底”几个字时,却突然感到一阵刺痛,仿佛这几个字是一把利剑,直直地刺进了他的眼睛。

史国栋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对店里的锅底进行调整。他考虑到当地人口味的特点,认为麻辣锅底可能不太符合他们的喜好,于是决定减少麻辣锅底的供应。

与此同时,史国栋注意到北京风味的白味汤锅底在其他地方非常受欢迎,而且这种口味相对较为清淡,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因此,他决定增加北京风味的白味汤锅底,以满足当地顾客的需求。

果然不出所料,当新的锅底推出后,立即引起了顾客们的关注和喜爱。尤其是北京风味的白味汤锅底,以其独特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迅速成为了店里的招牌锅底之一。

相比之下,原本备受推崇的当地“冬阴功汤底”显得黯然失色。尽管“冬阴功汤底”有着独特的风味,但与京味白味汤锅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史国栋的这一举措不仅让店里的生意更加红火,也让顾客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他的创新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为店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在直营店解决了锅底菜品问题后,加盟的六十余店的装修问题又摆在面前。

老挝直营店的装修图纸摊在酒店套房的茶几上,林薇用荧光笔圈出几个争执不下的角落。

原本精心设计的青砖黛瓦,却被法务部无情地驳回了。原因竟然是老挝文化部有一项规定,外籍商户外立面不得使用超过三种以上的本土建材。

这可让负责设计的史国栋有些犯难了,他原本对这个设计充满了信心,认为青砖黛瓦能够完美地展现出建筑的古朴与典雅。

然而,现在却因为这条规定而不得不重新考虑选材。

史国栋苦思冥想,突然灵机一动:“用红泥吧!”他兴奋地说道。

红泥是老挝当地一种常见的建材,不仅颜色鲜艳,而且质地坚硬,非常适合用于外立面的装饰。

\"清盛古镇的那种红泥墙,混着棕榈叶编的格栅。\"史国栋想起去年在泰北考察时,看见当地人家把红泥抹在竹墙上,太阳晒过之后会泛出温润的赭石色,倒像川南老宅里被岁月浸红的木梁。

林薇眼睛亮了:\"我让施工队试试把辣椒串和香茅捆在一起当装饰?\"她翻开手机相册,万象夜市里卖烤鳄鱼肉的摊位前,总挂着成串的青柠和红辣椒,倒有几分川渝人家晒秋的热闹。

两人蹲在建材市场的红泥堆前,正与摊主激烈地讨价还价着。

突然,一个操着福建口音的男人走了过来,他好奇地看着两人,然后主动搭话道:“你们要做火锅中餐啊?”

说话的正是老陈,他在老挝已经做了十年的木材生意,对当地的情况非常熟悉。

老陈一边说着,一边顺手往红泥里撒了一把糯米粉,仿佛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是啊,我们想在这里开一家火锅店。”其中一人回答道。

老陈听后,摇了摇头,笑着说:“去年也有几个四川人来这里开火锅店,结果不到三个月就改成米粉摊啦!”

“啊?为什么呢?”两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老陈解释道:“老挝人吃不得麻,他们的舌头对麻的味道特别敏感,稍微吃一点就会觉得舌头发麻,根本受不了。”

史国栋慢慢地弯下腰,伸出右手,仿佛这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动作。他的手指轻轻地触摸着那堆红泥,感受着它的质地和温度。然后,他小心翼翼地抓起一小把,放在手心里,让红泥在他的指间缓缓地滚动。

红泥的颗粒非常细腻,就像面粉一样,它们在史国栋的指尖摩擦,发出微弱的沙沙声。随着他的搓揉,红泥逐渐变得柔软起来,原本坚硬的块状物逐渐被揉成了一团。

史国栋继续揉搓着红泥,他的手指在红泥中穿梭,将其不断地翻转、揉捏。渐渐地,红泥开始变得有些湿润,因为他手上的汗水渗透进了红泥之中。

汗水与红泥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触感,既滑腻又有一些黏糊。

随着史国栋的不断揉搓,红泥的颜色也变得更加鲜艳,原本略显暗淡的红色此刻变得明亮而夺目。

他突然想起了重庆解放碑那家老字号,那是一家以麻辣口味着称的餐厅。

在八十年代初,这家餐厅曾经尝试过将麻辣度降低三成,以迎合更多人的口味。然而,这个决定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老街坊们纷纷提着空油桶来到店里,抗议老板的这个举动。他们认为老板忘记了餐厅的传统和根基,抛弃了原本的麻辣特色。

史国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些老街坊们激动的表情和言辞,仿佛还历历在目。他不禁感叹,有时候,传统和口味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即使是一点点的改变,也可能引发巨大的反响。

\"麻料减半,加柠檬叶。\"他对着电话那头的底料研发部说,\"让他们把青花椒泡在椰浆里试试。\"史国栋终于找到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