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吉林革新 精细调研(2 / 2)

\"咱们给每个进店的客人发张手绘的'火锅护照',集满十枚印章送锅底。但这印章不能光靠消费,帮咱们发朋友圈集赞能盖,带新顾客来能盖,甚至教服务员一句家乡话也能盖!\"李水仙越说越兴奋,\"再搞个'老客专属日',每月15号凭旧发票打五折,让大家觉得这不是冷冰冰的店,是能唠嗑的老邻居。\"

会议室瞬间响起掌声。市场部小王眼睛发亮:\"这和我们正在策划的'城市记忆'主题活动不谋而合!我们打算收集吉林各地的老照片,挂在店里当装饰,顾客扫码就能听照片背后的故事。\"

史国栋在白板上写下\"情感联结\"四个大字:\"就按这个方向深挖!对了,李阿姨,您在经营中遇到过什么特别棘手的问题?\"

李水仙突然压低声音:\"说起来,最近总有些醉醺醺的年轻人,点个最便宜的套餐,却霸占包间五六个小时。赶也不是,不赶又影响翻台率。\"

这话引发众人共鸣。延吉店的店长苦笑:\"我们那也有,游客拍短视频能拍到打烊,桌子上全是没动过的菜。\"

\"这说明咱们的场景吸引力足够,但盈利模式得变。\"史国栋沉思片刻,\"推出'时段收费制'如何?非用餐高峰时段,包间按小时计费,提供茶水和场地,允许顾客自带小食。还能开发'剧本杀火锅局',和本地桌游店合作,消费满额免费提供剧本和道具。\"

财务主管却面露难色:\"这样核算成本太复杂了。\"

\"用数字化工具!\"技术部的小赵举起平板,\"我们正在开发智能点餐系统,能自动识别消费时段、菜品剩余量,甚至根据天气推荐锅底。比如下雪天自动弹出'暖心滋补锅'优惠券。\"

讨论正热烈时,延边分店突然发来紧急视频。店长举着手机,镜头里是排到街角的长队,人群中不少举着直播设备的网红。\"史总!出事了!不知道谁在网上说我们的蓝莓锅底能抗癌,现在全是来猎奇的!\"

会议室顿时鸦雀无声。李水仙一拍大腿:\"坏了!这不是虚假宣传嘛!\"

史国栋却迅速冷静下来:\"立刻在门店和线上发布公告,强调蓝莓锅底只是特色创新,有一些保健作用,但不具备医疗功效。同时联系营养师,做个科普视频,讲讲蓝莓和羊肉的营养搭配。\"他转向市场部,\"把危机变成机会,策划'科学吃火锅'挑战赛,邀请顾客上传健康吃法的短视频。\"

三天后,\"川渝味道\"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支趣味科普视频,朝鲜族营养师用双语讲解食材搭配,结尾突然画风一转:\"不过要说真正的'抗癌秘诀'——当然是开开心心吃火锅啦!\"视频播放量当晚破百万,评论区全是\"被营养师圈粉明天就去打卡\"的留言。

这场风波让史国栋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任何细节都可能成为传播爆点。他决定成立\"创意突击队\",由各分店员工自愿报名,定期头脑风暴。第一个提案就来自白城分店的服务员:\"我们那靠近内蒙古,能不能推出'马背奶茶锅底'?把奶茶和火锅结合!\"

这个听起来疯狂的想法,经过研发团队改良,最终变成了\"咸奶茶羊排锅\"。上市当天,通辽的牧民驱车两百公里来尝鲜,甚至有内蒙古的旅行社将其纳入旅游线路。

半年后的庆功宴上,李水仙端起酒杯走到史国栋面前:\"史总啊,你让我这老太婆明白了个理儿——生意就像火锅汤底,看着是一锅沸水,其实得不断加料才能越煮越香。\"

史国栋望向窗外,长春的夜空中绽放着绚烂的烟花。他知道,这场始于冰桶的革新,早已超越了商业范畴。当传统餐饮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当小成本创意激活城市烟火气,黑土地上的每个角落,都在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转型传奇。

刚才激烈的拓展讨论头脑风暴会刚刚结束,余温未散,史国栋已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版图。会议室的墙上,吉林省地图被密密麻麻的便签覆盖,每个标记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市场机遇。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要把‘川渝味道’的火种播撒到吉林的每一个角落。”史国栋的手指划过地图上的白山、通化、辽源,“但这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每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特色。”

在白山,团队发现当地丰富的山珍资源。史国栋立即拍板:“推出‘长白山珍火锅’,把松茸、猴头菇、蕨菜这些山货搬进火锅里,再搭配当地的米酒,打造‘舌尖上的林海雪原’,是否可以在东北建立一个野生动植物生产养殖基地’?贵州的野生动物养殖基地早就饱和了,野生动物食材早就供不应求。″

通化因葡萄酒闻名,史国栋带着团队拜访了当地酒庄。经过反复试验,“红酒锅底”横空出世。酸甜的红酒与麻辣的底料碰撞,配上现切的梅花鹿肉片(合法养殖),成为通化店的招牌。

辽源作为袜业之城,史国栋玩起了跨界营销。“凡进店消费满100元,送定制款火锅主题袜子。”袜子上印着“涮个痛快”“辣得过瘾”等趣味标语,顾客们纷纷拍照分享,让“川渝味道”随着袜子走向全国。

为了确保快速落地,史国栋建立了“城市合伙人”制度。他在当地招募有资源、有热情的创业者,提供品牌、技术和运营支持。李水仙主动请缨,成为长春地区的培训导师,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两个月后,吉林省内新增15家“川渝味道”分店。开业当天,延吉店邀请朝鲜族歌舞团表演,松原店举办“粮食丰收火锅节”,白城店则联合草原景区推出“游牧火锅体验”。

当最后一家分店在四平开业时,史国栋站在人潮涌动的店门口,感慨万千。从最初的冰桶创意,到如今遍地开花的特色门店,这场调研与革新不仅拯救了一家店,更探索出了一条传统餐饮在东北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史国栋对着团队说道,“接下来,我们要带着吉林的经验,让‘川渝味道’在整个东北生根发芽!”

夜色中,“川渝味道”的招牌在凉风中闪耀,火锅的香气飘散在吉林的大街小巷,诉说着一个关于创新与坚守的商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