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斗椒的专横跋扈也迅速激化了与楚王及其他贵族(如蒍氏、屈氏残余力量)的矛盾。楚王深感大权旁落,若敖氏一族“其族大,其怨多”,已严重威胁到王权。
公元前613年秋,矛盾彻底爆发。楚王联合对若敖氏不满的贵族,密谋削夺斗椒的权力。不料消息泄露,斗椒先发制人,悍然率领若敖氏私兵,于鄀都发动叛乱,围攻王宫。
“楚王无道,听信谗言,欲害功臣!我若敖氏世代忠良,岂能坐以待毙!”斗椒于宫门外怒吼,挥军猛攻。
王宫守卫拼死抵抗,鄀都陷入一片火海与厮杀。这场楚国顶级大族与王权之间的内战,惨烈异常。最终,凭借王宫禁军的殊死战斗以及其他贵族援军的陆续抵达,叛乱被勉强镇压下去。斗椒战死,若敖氏一族几乎被屠戮殆尽,只有极少数族人侥幸逃脱。
这场“若敖氏之乱”虽然以王权的惨胜告终,但对楚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最大的世族被连根拔起,意味着楚国依靠世族支撑的统治体系出现了巨大的空洞。楚王虽然保住了王位,但国力大损,威信扫地,短期内再也无力对外争雄。楚国,在经历了郢都陷落、子玉蒍贾相继去世后,又遭此内乱重创,真正陷入了自春秋以来最虚弱的低谷。
吴国孙武归隐、楚国陷入内乱的消息相继传到会稽,勾践与文种、范蠡相视,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抑制的兴奋。
“天赐良机!”文种抚掌,“吴失孙武,如虎去其爪牙!楚国内乱,无力北顾,亦难牵制吴国。此时,正是我越国暗中发展的绝佳时机!”
范蠡补充道:“不仅如此。吴国伯嚭,贪财好货,可从此人身上着手。”
勾践眼中寒光一闪:“范大夫之意是?”
“行间!”范蠡低声道,“可精选珍玩美女,密遣巧言善辩之士,重金贿赂伯嚭。不需他立刻为我越国做事,只需其在吴王与伍子胥面前,时常为我越国美言,淡化我越国威胁,离间吴国君臣即可。此谓‘养痈遗患’,待其势成,一击可破!”
勾践当即采纳。越国一方面加紧内政建设,训练士卒,另一方面,一条无形的、淬毒的暗线,悄然伸向了吴国的权力中枢。勾践的隐忍,开始从内部的励精图治,转向对外部敌人的主动渗透与腐蚀。
董狐的竹简,记录下了这三年间倾覆的砥柱与涌动的暗流:
“周匡王五年(前614),晋栾枝卒,其子栾盾以罪诛,栾氏衰。吴孙武请归,隐。六年(前613),楚令尹斗椒以若敖氏叛,攻王宫,败死,若敖族灭。越王勾践阴遣使赂吴太宰伯嚭。”
栾枝、孙武、斗椒,这些曾经或支撑一国,或影响天下格局的人物,相继以不同的方式退出舞台。他们的离去,标志着旧的力量格局彻底瓦解。晋国赵氏独大,吴国失去战略平衡,楚国元气大伤,唯有越国在暗处悄然滋长。天下大势,在血与火的荡涤后,正朝着一个更加未知,也更加残酷的战国时代,加速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