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城内顿时大乱,火光四起,杀声震天。郑伯措手不及,被困于宫中,情况万分危急。忠于郑伯的军队,以泄驾等人为首,与郑翩的叛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荀林父身处险境,但他临危不乱,一方面派人火速向边境的栾枝求援,另一方面利用晋使的身份,帮助泄驾稳定局势,号召郑国军民平定叛乱。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伊洛前线的晋军大营。栾枝接到急报,拍案而起:“果然动手了!子文好狠的手段!”
情况紧急,不容迟疑。若让郑翩政变成功,郑国立刻易主,晋国南线门户洞开。栾枝当机立断,不再顾及可能引发的争议,立刻点起早已秘密部署在边境的精锐车兵五百乘,步卒一万,由他亲自率领,星夜兼程,直扑新郑!同时,传令其余部队严守营垒,防备楚军可能的异动。
晋军精锐如同天降神兵,以惊人的速度出现在新郑城外。此时,城内的战斗仍在胶着,郑翩叛军见到晋军大旗,士气顿时受挫。栾枝不与叛军废话,挥军直接攻城,与城内的泄驾等忠晋力量里应外合。
战斗毫无悬念。在晋军生力军的猛攻下,郑翩叛军迅速溃败。郑翩本人试图突围逃往楚国,被栾枝麾下将领追上,斩于马下。一场足以改变中原格局的叛乱,在爆发后不到三天,便被栾枝以雷霆手段迅速扑灭。
新郑之乱平定,郑伯惊魂未定,对及时来援的栾枝和晋国感激涕零。那些原本鼓噪亲楚的声音,在郑翩血淋淋的首级面前,瞬间烟消云散。荀林父趁机与郑伯重申盟约,郑国上下,至少在表面上,再次坚定地站在了晋国一边。
栾枝帮助郑国稳定局势后,并未久留,很快便率军返回伊洛大营。他知道,晋军直接介入郑国内政,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毕竟敏感,久留易生枝节。此次果断出兵,虽然冒险,但效果显着:不仅粉碎了楚国的阴谋,巩固了晋郑联盟,更向天下诸侯展示了晋国仍有足够的力量和决心维护其霸主权威。
消息传开,中原诸侯为之侧目。原本一些因晋国陷入双线作战而心生观望的小国,再次收敛了心思。
楚国营地内,令尹子文接到郑翩兵败身死的消息,沉默良久,最终只是淡淡地对左右说:“郑翩鲁莽,败事有余。然晋国反应如此迅捷,栾枝用兵如此果决,实乃我心腹之患。”他知道,通过内部政变颠覆郑国的计划已经失败,接下来,若要北进,恐怕又需在战场上与晋军硬碰硬了。他看了一眼身旁因肩伤未愈而脸色阴沉的斗椒,心中暗叹,时机似乎还未成熟。
而在这场风波中,西线的先蔑,也接到了新郑之变的通报。他一方面为南线危机解除而松了口气,另一方面,心中却涌起一股更深的焦虑和……羞愧。栾枝在南线再立大功,稳定了霸业根基,而自己手握重兵,却在西线寸功未立,与秦军徒劳对峙。
这种对比,像一根鞭子抽打着他。他走出大帐,望着西方连绵的群山和坚固的秦垒,一股前所未有的决绝涌上心头。
“不能再等了……”他喃喃自语,一个极其冒险、甚至可以说是孤注一掷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他要知道,秦军的壁垒,是否真的坚不可摧!他要打破这该死的僵局,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
西线的战局,因为南线的这场惊变,即将迎来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暴。先蔑的耐心,似乎终于耗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