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1 / 2)

39

韩嵩深吸一口气,附和道:“正是!王贼击溃孙坚后,孙氏转而全力进攻江夏,企图从荆州突破。若南阳稳固,我军便可抽调兵力应对孙坚,可谓大有裨益!”

“善!”刘表颔首,“蔡卿即刻传旨,命曹操为南阳太守,替朕镇守北境,抵御吕布、王仲之军!”

蔡瑁抱拳高呼:“陛下圣明,吾皇****万**!”

南阳太守府内。

曹操微微欠身,含笑致意:“多谢蔡兄相助,操方能立足南阳。有此富庶之地为根基,必当稳住荆州,**雪耻!”

蔡瑁举杯痛饮:“孟德若有需要,尽管直言!你我兄弟联手,纵使是刘表,也得忌惮三分!”

曹操深知蔡瑁手握重兵,却也明白太子刘琦与军中将领有所牵连。江夏黄祖便是刘琦心腹,因屡次击败孙坚而备受重用。

反观蔡瑁,北境战事迟迟未有进展,若非自己助他夺取南阳,恐怕早已被刘表冷落。

---

曹操府中。

此刻的曹操不得不忍受对方故作姿态的举动。

他嘴角微扬,眼底却暗藏锋芒。初至荆州,诸多事务仍需借助蔡瑁之力,眼下只能顺势而为。

宴席间,曹操执盏相敬:日后还望蔡兄多加照拂。

蔡瑁朗声笑道:曹兄客气,你我本就是自家人。

宴散人离。

待蔡瑁走后,钟繇近前禀报:主公,南阳府库存粮约两万石,降卒被蔡瑁调走大半,现存士卒两万余人,多为伤弱之兵。

曹操闭目凝神,复又睁眼:暂居他人之地,有此根基已属不易。南阳百废待兴,恢复民生需你我同心。

此地百万人口,物产丰饶,不出两年便可积蓄实力。他指节轻叩案几,届时自当清算今日之事。

眼底寒光乍现,令人不寒而栗。

兖州泰山议事厅。

众谋士分列两侧。

郭嘉捻须蹙眉:曹操竟能逃过平舆那场大火,实在出人意料。

刘基颔首:主公早有预见,可惜豫州守军未予重视,错失良机。

赵普沉吟道:窃以为曹操据守南阳,恐不出两年便能训练出精锐之师。

荀彧微微叹息:南阳人口稠密,粮产充沛。曹操依附刘表,而我等又要应对袁绍...

此时厅外传来清朗之声:文若清晨便如此消沉,岂不辜负大好光阴?

---

来人正是王仲!

郭嘉快步上前,躬身行礼道:主上,情况紧急,曹操与刘表明结盟,现已控制南阳作为北部防线,恐将全力对付我军。

就为这事烦恼?

王仲轻蔑一笑:无碍,既然能让袁绍自乱阵脚,自然也能牵制曹操。我已有对策,诸位不必担忧!

主上已有良策?郭嘉眼中闪过惊异之色。

王仲斜睨道:怎么,很意外吗?

呵呵。

没有这些谋士前,哪条计谋不是孤所想?如今有了你们,不过稍显惫懒罢了。

郭嘉连忙摆手:岂敢!主上神机妙算,非我等可比。

刘基捋着胡须笑道:奉孝这张嘴啊......

郭嘉立即反诘:伯温莫非质疑主上才智?

刘基慌忙解释:在下跟随主上多年,对其才智深信不疑,倒是你......

郭嘉不假思索道:嘉虽追随时日尚短,但对主上谋略心悦诚服。伯温休要诬陷,否则连朋友都没得做。

众人哄堂大笑。

郭嘉收起笑容,正色道:主上,在下句句肺腑之言。

王仲撇嘴耸肩:谁知道呢。

郭嘉叹道:得,马屁拍在马腿上了。

又是一阵大笑。

不过主上......

郭嘉迟疑道:在下确实想知道,将如何对付曹操?派翼德将军出击?如今徐豫初定,粮草不足,恐非良策。

刘基躬身附和:臣也认为不妥。

赵普点头应和:在下也这样认为。

荀彧轻抚胡须:徐州、豫州正在垦荒,屯田军刚组建完毕,此时出兵确实不妥。但若放任曹操壮大,后果更为严重。

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王仲模仿古人姿态,继续道:并非所有战场都需要兵戈相见。有些较量无需动用一兵一卒,却能抵过十万雄师!

郭嘉听得云里雾里,忍不住追问:主公就别打哑谜了,究竟有何良策?

王仲缓缓道:南阳富庶众所周知,不仅是人口大郡,更是粮产重地和商贸中心。如今历经战乱百废待兴,我们只需摧毁其经济根基,曹操纵有通天之能也将束手无策!

这番话令郭嘉茅塞顿开:此计甚妙!若能断其财源,曹操必将陷入困境。

正是如此。荀彧补充道,南阳经袁术摧残后根基薄弱,人口锐减、田地荒芜,这些都需要时间恢复。眼下他们唯一指望的只剩商贸。

赵普若有所思:主公虽擅长经济手段,但天下商贾众多。主公能掌控糜家和苏张兄弟,又如何制约甄家、吴家这些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