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力克朗斯的胜利,如同一阵强风,暂时吹散了笼罩在皇家马德里头上的阴霾,但空气中很快便弥漫起一种更为凝练、更为炽热的战意。
因为,赛季的第一次西班牙国家德比,正携着宿命的重量,向着马德里,向着伯纳乌,轰然驶来。
巴塞罗那,那抹鲜明的红蓝色,永远是检验皇马巨星成色的终极试金石。
马德里的媒体机器全力开动,所有的版面、所有的声音,都被“德比”二字占据。
《马卡报》的标题充满挑衅:“埋葬巴萨!伯纳乌等待白色胜利!”
《阿斯报》则聚焦于个人对决:“林枫VS小罗!新生代中场的王座之争!”
加泰罗尼亚的媒体同样不甘示弱:“巴萨艺术足球将征服伯纳乌!”“皇马依赖球星,巴萨强调整体!”
这种舆论的对立,也无形中渗透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马德里的街头,白色更加纯粹;而任何一抹闯入视野的红蓝色,都会引来更加锐利的目光。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对立,是超越了足球本身的文化与地域的碰撞。
训练基地的气氛,无需任何动员,便已自动切换至最高警戒状态。博斯克在战术课上反复强调巴萨的控球体系和前场小范围的快速渗透。“他们拥有里瓦尔多、克鲁伊维特、萨维奥拉等顶级攻击手,中场哈维的调度和科库的插上极具威胁。我们不能给他们太多的空间和时间。”
他特别看向林枫:“林,这是你第一次经历国家德比。这里的节奏、对抗和压力,与任何比赛都不同。忘记外界的一切,专注于球场,用你的传球和跑动,去打破他们的节奏。”
林枫默默点头。他能感受到空气中那种不同寻常的电荷。92%的融合度让他心跳平稳,但血液深处,一种名为“期待”的兴奋感正在悄然滋生。与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之一交手,在最重要的舞台上证明自己,这正是他来到皇马所追求的挑战。
在德比前的最后一次针对性训练中,林枫的表现异常沉稳。他没有因为大战将至而显得急躁或过度兴奋,反而更加注重与队友之间的无球跑动和防守协同。
他与齐达内之间的传球更加简洁,与马克莱莱的协防补位也愈发默契。甚至在与古蒂的配合中,两人也暂时放下了个人恩怨,多了几分基于职业素养的协作。
古蒂在一次进攻中,接到林枫的传球后,巧妙直塞助攻劳尔破门。进球后,古蒂罕见地主动与林枫击掌,虽然依旧没说什么,但那眼神中的对抗意味,已被一种临战前的凝重所取代。大敌当前,内部的纷争必须让位于共同的敌人。
夜晚,林枫在公寓的阳台上远眺伯纳乌的方向。系统的界面在他脑海中安静悬浮:
“即将迎来职业生涯首次国家德比,检测到超高关注度与竞技压力。”
“心境系统全力运转,维持绝对冷静与专注。”
““细微掌控”与“传奇瞬间”处于最佳待命状态。”
“模板融合度:92%(稳固,等待最高舞台的淬炼)。”
苏雨晴安静地陪在他身边,没有多言。她的画架上,是一幅未完成的抽象画,只有黑白两色激烈地交织、碰撞,仿佛在预示着明天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德比日,伯纳乌化作了沸腾的白色熔炉。从清晨开始,通往球场的道路就被疯狂的球迷堵塞,歌声、鼓声、呐喊声汇聚成一股撼天动地的洪流。
当林枫跟随队友踏上这片熟悉的草皮时,感受到的是一种近乎实质的、混合着狂热期待与沉重压力的声浪压迫。
南看台那面巨大的皇马队徽TIFO,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冰冷而威严的光芒。
巴萨球员入场时,迎接他们的是震耳欲聋的嘘声。里瓦尔多、普约尔、哈维……这些熟悉的面孔,此刻在林枫眼中,是必须跨越的障碍。
“哔——!”
主裁判的哨声,如同发令枪,瞬间点燃了积蓄已久的能量!
比赛从第一秒起就进入了高速对抗的节奏。巴萨试图通过他们擅长的传控来掌控局面,而皇马则用更具侵略性的前场逼抢予以回应。
中场成为了惨烈的绞肉场,每一次球权转换都伴随着激烈的身体碰撞和寸土不让的拼抢。
林枫陷入了与哈维以及科库、莫塔的缠斗之中。巴萨球员显然对他做了充分研究,限制他的接球,压缩他的出球空间。他很难获得从容观察和组织的机会,每一次处理球都必须在电光石火之间完成。
然而,林枫的应对展现了92%融合度的价值。他不再追求持球推进,而是化身为一台精密的“发牌器”,用更多的一脚出球和简洁的撞墙配合,来破解巴萨的局部围抢。
他的跑动范围极大,不断横向拉扯,试图为齐达内和锋线队友创造空间。
僵局在第二十九分钟被打破。
一次看似不是机会的攻防转换。耶罗在后场断下克鲁伊维特的球,直接长传找到回撤到中圈附近的林枫。
林枫背身接球,科库立刻从身后紧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