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府上,崔姮直奔自己房间,开始思考拿什么敷衍南宫铭。
想了想,最后决定买块成色上好的玉佩了事。
日子平静了几日,正月初五之时,迎来了南宫铭的弱冠礼。
大颂天禧十一年,正月初五。
邺京城的清晨被一层薄雾笼罩,朱雀大街上早已人头攒动。
今日是太子南宫铭的弱冠之礼,满城百姓皆翘首以盼,欲一睹这国之大典的盛况。
皇城内外,彩旗招展,金吾卫的士兵身着铠甲,手持长戟,肃立于宫门两侧。
礼部官员来回奔走,检查每一个细节。太常寺的乐工们已在丹墀下排列整齐,编钟、玉磬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辽国使节到——
西夏使节到——
高丽使节到——
随着鸿胪寺官员一声声通传,各国使节身着本国朝服,手捧贺礼,依次进入宣德门。
辽使献上北地罕见的白鹿皮与百年人参,西夏使臣献上河西良马十匹,高丽使臣献上东海明珠。
文德殿前,文武百官已按品阶列队。
崔丞相着紫色公服,腰佩金鱼袋,立于文官之首;枢密使着绯色官袍,立于武官之前。
三品以上大员皆着正式朝服,冠上貂蝉装饰在春风中微微招摇。
钟鼓楼上报时的钟声悠悠传来,吉时已到。
陛下驾到,皇后娘娘驾到——
随着内侍尖细的嗓音,皇帝着通天冠、绛纱袍,在仪仗的簇拥下缓步而来,百官立刻跪拜行礼,高呼万岁。
皇帝身侧,皇后向氏着深青色袆衣,头戴九龙四凤冠,美丽的脸上含着淡淡的笑容,在女官的搀扶下雍容而至。
宣太子——
随着声音响起,这时,南宫铭身着采衣,从东宫方向徐步而来。
采衣是童子之服,广袖朱缘,象征着他尚未成年。
太子步履稳健,行至御前,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儿臣拜见父皇,拜见母后,愿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母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笑着抬手道:平身。
“谢父皇。”
南宫铭起身。
随后,几人移步到宽阔的殿外,进入众人视线。
这时,崔姮身穿华丽的褙子百迭裙,站在一身命妇霞帔翡翠冠的母亲身边,好奇地遥遥望向南宫铭。
只见南宫铭高挑的身形,看不清他的面容。
其实也就那样,前世已经参加过一次了,这次倒没多好奇。
崔姮只需规规矩矩在母亲身边站好就是。
又经过一系列步骤后,一切准备就绪,太常寺卿出列,朗声宣读祝词: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今太子年及弱冠,当行三加之礼,以成人之道。
乐工奏响《永安》之乐,编钟与笙箫和鸣,庄重悠扬。
在乐声中,太师手持玉笏出列,身后跟着三位执事,分别捧着缁布冠、皮弁和衮冕。
初加——
南宫铭跪坐于锦席之上,由赞者为其梳发挽髻。
太师欣慰地看着面前的男子,高声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言毕,从执事手中接过缁布冠,郑重为南宫铭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