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逆命菩提 > 第170章 五岳变化

第170章 五岳变化(1 / 2)

北宋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夏秋之交

一年多过去,五岳之地,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往日虽是风景名胜、道教佛门香火鼎盛之处,但如今,它们更多地被称为“炼心圣地”。自五帝显化、法旨传世,尤其是朝廷正式将五岳炼心成绩纳入官员考核体系后,天下间的学子、士人、乃至在任官员,无不将目光投向这五座雄伟山岳。

东岳泰山,雄峙东方,气势磅礴。

云海玉盘,旭日东升,松涛阵阵,山泉叮咚。学子们或于古松下静坐,或于崖壁前感悟,神色多是平和与专注。

山道上,前来尝试《青木生发图》的学子络绎不绝。越靠近山顶的东岳帝君庙,周遭空气中弥漫的那股生机勃勃、要求“仁民爱物”的意念压力就越强。

心怀善念、性情温和者,至此如沐春风,心神舒畅,感悟极快。

而心怀私念、刻薄寡恩者,则举步维艰,仿佛周围的松柏都在排斥自己,甚至呼吸不畅。

许多在科举中屡试不第、但心存仁厚的寒门学子,于此地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精神力量日渐增长。

西岳华山,奇险天下第一。

千尺幢、百尺峡、长空栈道、鹞子翻身,险峻异常。山风凛冽,吹得人衣袂猎猎作响。成功登顶者,多面色坚毅,眼神锐利如鹰。

此处弥漫着《庚金肃杀图》的锐利气息。山道更加难行,且无形中充满了一种肃杀、刚直的考验。

心性狡诈、犹豫不决、缺乏魄力者,往往在半山腰便心生怯意,再也无法上前。唯有心志坚定、性格刚烈、心怀正义之人,才能顶着压力,攀上高峰,于绝壁之上感受那涤荡魂灵的肃杀之气。

不少武将、捕快、以及心怀侠义的豪杰之士,汇聚于此。狄青派出的监察人员,就常驻于此,冷冷地观察着每一个试图靠近的军方人员。

南岳衡山,秀丽非常,火文明之象却藏于其中。

祝融峰高耸入云,烟云缭绕,如火焰升腾。山林间时常可见争论经义、抨击时弊的士人,面色激动,言辞激烈。

《离火文明图》考验的是嫉恶如仇、弘扬正道的炽烈心性。此地对于那种首鼠两端、和稀泥的“老好人”官员尤其排斥。许多御史台的言官、以及性格刚直、不满官场腐弊的年轻官员,纷纷来此,借助那股炽热的精神力量锤炼心志,往往能豁然开朗,坚定信念。

北岳恒山,幽静深邃。

悬空寺如嵌于绝壁,山涧幽深,云雾缭绕,静谧中透着神秘。在此炼心者,多沉默寡言,眼神闪烁,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玄水润下图》的气息如暗流涌动,考验着细致、洞察与润物无声的耐心。适合那些负责刑狱、审计、监察的官员。

心思粗糙、莽撞之辈在此一无所获,而心思缜密、善于观察者,则能于此地获得极大的提升,思维变得更为清晰敏锐。

中岳嵩山,气势恢宏,乃帝王之气所在。

嵩山太室山、少室山对峙,少林寺钟声悠扬,气象万千。于此地炼心成功者,多气度沉稳,言行举止自带威仪。

《厚德载物图》的要求最为综合,也最高。需要心志沉稳、公允持中、有容人之量、协调四方之才。

此地是众多地方大员、中枢重臣必须来接受考验的地方。